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心武:谈秦可卿被抱养之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7:39 东北新闻网
刘心武:谈秦可卿被抱养之谜(图)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的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他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梦》诞生时的时代风貌。该节目播出时,观众反响极佳。一时之间,刘心武新解《红楼梦》成为一个被津津乐道的大众热门话题。

  秦可卿抱养之谜

  红迷朋友都很清楚,关于秦可卿的出身,《红楼梦》里面是有明确交代的,就在第八回的末尾,这个交代非常古怪,和曹雪芹写别的人的家业、根基很不一样,现在我们就
一句一句来分析。

  在第八回的末尾,宝玉和秦钟要到家塾去读书,以这个为由头,顺便就提到了秦钟和他姐姐秦可卿的出身。说是其父秦业系工部营缮司郎中,据曹雪芹的话,秦业是一个小官,“年近七十,夫人早亡”。书里面秦可卿出场时,大约应是20岁的样子,说明秦业是在50岁左右得到了她,因为当年无儿无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就是秦可卿的来历,这是很古怪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养生堂?养生堂的人是不见孩子父母的,养生堂建筑的墙上有一个大抽屉,这个抽屉可以两面拉开,墙外面可以把抽屉拉开,墙里头也可以拉开。丰子恺《最后的吻》这幅漫画,画的就是一个妇女把婴孩送到养生堂,告别的吻之后,就要把婴孩放到抽屉里面了,放进去后就可以把抽屉推上,她就可以转身走掉了。实际上养生堂的条件很糟糕,往往也养不大就死掉了,勉强养大的,也多半营养不良,或者形成残疾。养生堂的孩子可以由社会上的人抱养,小时候没人抱走,大了以后就往往被人领去,男的充当苦力,女的更惨,不少都沦为娼妓。因此,只有最没有办法的人才会把孩子送给养生堂。

  ( 千龙网-新闻午报) [编辑: 张刚]1

  在秦业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按一般家族血缘延续的游戏规则,如果他是一个50岁上下没有儿女的男子,要解决子嗣问题,第一招就是续弦,娶的夫人还不生育的话,那就纳妾。也有人说秦业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了,但根据《红楼梦》后面的描写,秦业后来生了秦钟嘛。一般到养生堂去抱孩子,为了延续子嗣的话应该抱男孩,而秦业抱了一对,一男一女。按说要有能力养两个,抱两个男孩双保险,他却又抱了一个女儿,看来这个女儿是非抱不可的,谁让他抱的?恐怕未必是他愿意抱的,而且更古怪的是,最后儿子又死了,死的还不是女儿。只剩一个女儿,要延续子嗣的话,再去抱一个儿子不就完了,但很奇怪,他就只养这个女儿,不再抱儿子了。

  另外,在当时那个社会,如果自己实在生不出儿子,还可以从兄弟或堂兄弟那里过继来一个儿子,除非你亲兄弟堂兄弟全没有。但是在小说里,曹雪芹分明写到,秦钟死后,贾宝玉闻讯去奔丧,“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兄弟都藏之不迭”,可见秦业若是要从秦氏宗族里过继来一个儿子,是很现成的事。可是这个秦业却既不纳妾也不过继,偏要到养生堂里抱孩子,抱来一儿一女以后,却又不认真养那个儿子,倒是把心思全用在了养那个女儿上头。这真是奇事一桩。

  从养生堂抱来的这个女儿,秦业很喜欢,小名儿唤可儿;可儿在过去的语言里面,就表示可爱的意思。在曹雪芹写到这句话的时候,下面就有脂砚斋的批语,就是“出名”,意思是秦氏开始出现名字了,可儿便是秦可卿了。“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这话倒也无所谓;下面又说,是“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就好像有什么隐情。刀斧是用来砍削东西的,这就是说,作者写这个人物,是用大刀大斧砍去很多真相。刀斧砍的是什么?又说“具菩萨之心”,“菩萨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慈悲之心,那么,显然是不忍心写出真相来,这又是怎么回事?

  脂砚斋又说,“如此写来,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就是他给这家人取姓,姓秦,是有用意的,是谐音为情。这个秦可卿来历甚苦,长大以后呢,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奇怪的是营缮郎秦业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将秦可卿许与贾蓉为妻。但是贾蓉的妻子千万不能乱娶,宁国府的血脉已经到了三世单传的危机时刻了,娶媳妇一定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门不当户不对的话也得比贾府的门和户还要高,而且要保证能给贾蓉生儿子,也就是给宁国公这一支传续后代。可是仅仅因为营缮郎跟贾家有点瓜葛,就去把他抱养的养生堂的女儿,许给了贾蓉,还不是小老婆,而是娶为了正室。这一段话实在是每一句都古怪。

  也可能有朋友说也可能啊,曹雪芹在这儿他就想写贾家有一种跟其他贵族家庭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富贵家庭,但是没有富贵眼光。但曹雪芹真是行文太奇怪了,他好像深怕咱们误会,好像就防着咱们这个思路了,他立刻在底下说,“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生怕你忘了这一点。(千龙网-新闻午报)[编辑: 张刚]

  2

  我觉得关于秦可卿来历的这段文字,有后补的迹象,再联系到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那一回——原来回目叫做“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据说有人看到的一种古本里面,“丧”还写成了“上下”的“上”——在第十三回的脂砚斋批语里面说得更清楚,是她劝曹雪芹删去了关于秦可卿之死的大段文字。实际上,这也就是掩饰了、隐去了秦可卿真实的出身和死因。

  反正我有两个前提,我觉得你应该基本能够接受:一个前提就是说秦可卿的出身根据《红楼梦》整体对贾府的描写,不可能寒微到那种地步,是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是被一个宦囊羞涩的小

  官吏抱养大的;第二,就是曹雪芹在处理秦可卿的形象上,他很痛苦,非常痛苦,他除了艺术性的考虑以外,还有很多非艺术性的考虑,所以他在文字上删删加加,补补贴贴,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可以从秦可卿入手,去解读《红楼梦》的一个契机。我们下一讲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果秦可卿真的是这样很寒微的出身,她在贾府里应该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呢?

  秦可卿生存之谜

  我们首先选出贾母,贾母是怎么看待秦可卿的?

  如果说秦可卿是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她的养父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吏,她居然只因为她的养父跟贾家有一点瓜葛,就嫁到了贾家,嫁到了宁国府,而且嫁到了三世单传的宁国府的贾蓉的身边。我们可以推测,贾母很可能反对这门亲事,可是《红楼梦》不是这么写的。

  秦可卿是第五回正式出场的,她一出场就气象万千。宁国府梅花盛开,尤氏兴致就很高,觉得是向老祖宗献媚取宠的好机会,就邀请贾母,邀请王夫人、王熙凤她们到宁国府来赏梅花。贾宝玉照例要凑热闹,也跟着来了。他很慵懒,赏完梅花,吃完午饭,他要睡午觉,而且不是一般地瞎凑合睡,他要好好地睡一觉。这个时候,书里就有一个很惊人的描写,就是秦可卿去安排他的午睡。

  在那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这样身份的人要午睡,应该谁来安排呢?最妥当应该是贾珍来安排,他堂兄来安排,他们同辈,又都是男性。那么贾珍不在,谁出面安排?应该嫂子来安排,尤氏来安排。贾宝玉辈分比秦可卿高,他是秦可卿的叔叔,秦可卿是贾宝玉的侄儿媳妇,她辈分低。但是根据书里描写,秦可卿年龄已经很大了,估计有20岁上下,比宝玉大很多。那么一个年龄很大的侄儿媳妇去安排一个年龄小的叔叔午睡,不妥当。

  她忽然走出来带宝玉去午睡,极妥当。这是贾母的眼光。贾母她认为,秦可卿“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一个是形容她的相貌、身段,一个是形容性格、气质都很不错。这倒也罢了。然后曹雪芹通过叙述性语言,就替贾母做出了一个不可争议的判断,说秦可卿“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第二都不是,并列都没有,稳占第一份。如果第八回那段文字不是我说的打的补丁,而真是那么回事的话,她怎么会是得意的一个对象呢?让老祖宗觉得很得意,而且“第一得意”。(千龙网-新闻午报)[编辑: 张刚]

  3

  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以贾母这样的身份,对她的儿媳妇、孙媳妇、重孙媳妇做出判断,她认为得意的第一要素应该是什么,就是血统,就是门当户对,就是家庭背景好。而且再仔细推敲,这话就太怪了,在故事开始到这个阶段时,整个宁、荣两府只有一个重孙娶了媳妇,就是贾蓉娶了个秦可卿,本来是没有可对比的,可是贾母就等于有一个预言,就是以后贾琏你也生了一个儿子,也娶了一个媳妇,肯定比不了秦可卿;或者你贾宝玉今后也有一个儿子,也娶媳妇,或者贾环也有儿子,也娶媳妇,但都比不了秦可卿。那么怎么能够事先就断定,秦可卿都永远是第一得意之人呢?怎么她就那么不可超越呢?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秦可卿的公婆怎么看待秦可卿。贾珍和秦可卿的暧昧关系,不是什么极端的家族隐秘,尤氏也知道。如果换作性格比较懦弱的人,或者是这个人没有什么决断,她不能够最后断定,她的儿媳是不是和她的丈夫有通奸的关系,那么至少她应该不愉快,至少她应该觉得很恶心,很堵心。但是第十回写到秦可卿生病时,尤氏对秦可卿的反应却是,她嘱咐秦可卿:“你且不必拘礼,你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什么叫“早晚照例上来”?《红楼梦》来来回回写,贾宝玉、林黛玉他们早晨要到长辈面前去晨省,晚上要去晚省,就是晚辈每天一早一晚都要去给长辈请安的,每天要坚持的,除非你病了以后长辈原谅你,允许你不去,否则都得去,例行功课,不得有误。但是尤氏对秦可卿如此宽容,她说,你病了,你就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了,你就好生养养吧,就是亲戚一家子来,有我呢;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而且尤氏还有的话更古怪,她对她的儿子贾蓉说:“你不许累她。”累又是一句北方的语言,这句话就是说,不许你难为她,“不许招她生气”。底下的话越说越奇怪,说:“倘若她有个好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人,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这太奇怪了!她应该对她儿媳妇非常地反感,她犯不上这么看重她,又不是怀孕,得了这种怪病,居然就关怀备至到如此程度。而且,怎么就会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比养生堂抱来的野种还好的女子呢?这不成逻辑啊,在当今社会这也不成逻辑啊。

  秦可卿在贾府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从贾母开始,上上下下都尊重她,喜欢她,她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她好比鱼游春水,非常自如。尤氏跟人还说了这样的话,说,哪个亲戚,哪家的长辈不喜欢她呀!这就奇怪了,就算你宁国府容了她,贾母容了她,三亲四戚的不许人说闲话呀,你们家娶媳妇就娶一个养生堂抱来的野种?她娘家就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不许有人不喜欢她呀?哎呀,怪了!没有一家长辈不喜欢她,所以尤氏就说了啊,这两日好不烦心,焦得我了不得,我想到她这病上,我心里倒像针扎似的。这么一个媳妇得点病,她心就像针扎似的!你说说,这多心疼啊!(千龙网-新闻午报)[编辑: 张刚]

  4

  我们再看看,王熙凤怎么对待秦可卿。王熙凤,说老实话,就像贾母点出来的:“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按说,她对秦可卿最好的态度也不过是敷衍,可是,不是!她跟秦可卿形成一种密友关系,虽然她辈分高,她是婶子,秦可卿是侄媳妇,两个人却好得不得了。像第十一回写到,王熙凤到了宁国府去看望生病的秦可卿,说了那么多的贴心话。举一例,王熙凤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你好,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得起。”她安慰秦可卿,说整个贾府会竭尽全力来保住秦可卿的性命,一天吃二斤人参都吃得起的,如果宁国府没有了,荣国府要去。这是对一个从养生堂抱来的弃婴的态度吗?绝对不是。

  秦可卿死了以后,书里写道,“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有的古本“无不纳罕”又写成“无不赞叹”,怎么她死了会让人“纳罕”,或者引出“赞叹”?“都有些疑心”,疑心什么?接着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呢?说是,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的孝顺,平一辈的想她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无不悲号痛哭。其实就出身而言,她自己才是既贫又贱,她是需要人家来怜惜她的呀,但是,书里的种种描写,只让我们感觉到她非常高贵,上上下下的人们,对她似乎始终都是在仰视,她死了,竟然是无不悲号痛哭。这样的总括性描写,似乎是在进一步地透露,这个人的真实出身,绝非寒微。

  (摘自《刘心武揭密〈红楼梦〉刘心武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8月)( 千龙网-新闻午报) [编辑: 张刚]

  5(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