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珠海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四大不足拷问人才机制(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4:37 南方都市报

  人才待遇明显偏低

  今年6月底7月初,广州、深圳和珠海几乎同时公布了2005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同为本科学历,珠海员工的平均月薪为3438元,广州为3808元,深圳则为5792元,而硕士以上学历者的收入,珠海和广州、深圳的差距更加明显。虽然这个指导价只是当地企业制定薪水的一种参考,但从一个侧面却可以反映当地的工资水平。

  珠海工资水平不高,已经成为珠海吸引人才的最直接阻力。樊荣强认为,和周边地区相比,珠海近年来经济总量偏低,核心竞争力趋弱,最终导致收入增长放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基本"硬件"优势严重弱化。同时因为实业经济不旺,很多人才没有生存与可供发展的有效载体,不得不离开珠海。

  创业环境尚待改善

  1992年,当科技功臣沈定兴等人获得科技重奖的时候,其所在的珠海通讯技术开发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百家最大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而当时的深圳华为还是个年收入只有几百万元的小公司。仅仅过了十几年的光景,华为已经成长为信息产业巨头,把"珠通"落下老远。许多人认为,"珠通"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业环境的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创造一个优越的创业环境胜过任何意义上的重奖。

  科技重奖政策推出10多年来,珠海市共有31个科技项目的突出贡献者获得重奖,18位科技人员开上市政府奖励的

奥迪小汽车。然而,回头看一看,这些获奖者如今还有多少仍然留在珠海工作?1992年首获"百万重奖"的徐庆中、沈定兴和迟斌元,都先后离开了珠海。其中,徐庆中于重奖的次年就回到广州,是第一个离开珠海的重奖者。而第三届科技重奖获得者中,目前仍留在珠海的只剩远光软件总裁陈利浩一人。

  "这些人离开珠海,有一部分是出于个人的原因,但也有不少人离开是因为当时珠海基础依然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熊定昌后来总结说。

  李英认为,高素质人才不仅对生活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更对事业发展有较强的期待,要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来珠海干事创业。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授华本良曾经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种植梧桐树可以引来凤凰,但是如果周围没有适合凤凰生存的土壤,凤凰也是迟早会飞走的。

  部分人才遭到埋没

  1985-1986年,珠海掀起第一次人才招聘的高潮。通过到全国各地招聘人才,珠海一下子招了几千人。这批人到珠海后,其中一部分因为没有对口的专业,发挥不了长处,时间久了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开始有牢骚。这种状况很长时间没有消化。

  暨南大学教授张耀辉指出,人才引进来之后,应该给他们发挥特长的空间,如果不能人尽其才,就等于埋没人才。

  而如果一个普通岗位用人不当,埋没的是一个人才,如果一个领导岗位用人不当,埋没的可能是一批人才。李英认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需要一大批既有创意又有行动力、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社科人才受到冷遇

  近年来,珠海市政府部门曾经成立多个专家委员会,为珠海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然而珠海的许多政策,有多少真正咨询过专家的意见?据我了解并不是很多。"珠海市大学园区的一位教授说。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华本良教授也指出,其实珠海民间的各类人才并不少,只是很多人并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比如一些社科类人才,就感觉在珠海不受重视。如果这部分人的积极性能被调动起来,那对珠海的发展也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官方言论

  关于珠海的人才问题,珠海市有关领导已经在进行有益的思考。去年4月19日,珠海市委副书记魏宏广专门撰文《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人才珠海"》,对珠海人才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该文的摘录。

  关于引进人才

  建立开放的引进人才的理念,通过市场机制引进和配置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资源同其它资源一样,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享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在各个国家、地区的流动和配置。垄断人才的观念,占有人才的观念,阻碍人才流动的做法,在今天是行不通的。

  在引进人才方面,我更赞成这样一种理念,"精英在域外,效力在珠海",或者用我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为珠海发展做贡献的人才,不一定就是珠海的人。我们制定《人才居住证制度》,就是为了给这部分人才在珠海发挥作用提供方便。

  人才的引进是通过市场方式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加快建立柔性市场机制,使人才在市内市外流动起来,同时要特别注重建立与"珠三角"、"泛珠三角"甚至"长三角"人才开发机制的对接,使珠海市的人才政策与广州、深圳乃至北京、上海的相关政策协调一致,同时根据珠海市实际情况,主动接受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人才资源的辐射和扩散。

  关于使用人才

  要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构建事业平台。要使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关键要有一个创业、干事的环境,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今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使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科学合理地与个人的职责大小、贡献多少、能力高低切实挂起钩来;改革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和完善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改革人才奖励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展,要适时对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记者:机场不该是发展的包袱

  "反思珠海"交通篇引发讨论,热心读者表达盘活交通的想法

  "我认为,时间证明珠海的交通建设并未超前。"昨天,围绕本报上周"反思珠海"系列第四篇《珠海交通建设过度超前背上债务包袱》报道,民主党派人士、市工商学会副秘书长吴汶泽及网友"敢为天下之"发表了他们不同的看法,吴认为当时的交通决策是正确的,"敢为天下之"认为并不足以成为珠海发展滞后的借口。同时,热忱为珠海建言的策划人和网友们则纷纷从宏观战略及具体建议两个角度提出了盘活珠海交通的方法。

  困境源于定位不明朝令夕改

  吴汶泽对于珠海交通的观点可谓另辟蹊径,他举例说:"南京总统府前那八车道、十车道的马路,修建于多少年前,你能说它超前了吗?""一个规划,并不能仅仅着眼于目前,还应该管到20年后甚至50年后。"吴表示,在包括珠海机场在内的一批"命运工程"修建时,珠海当时的决策者看到了大珠三角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发展大交通的决定。"我认为这种决策是有道理的。今天这些项目不仅在当下具有极大的适应力,同时还具备了极大的发展潜力,这至少证明当时的决策者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珠海交通今后的发展。"对于这些相关工程目前的困境,吴认为这和珠海这些年来城市定位不明、发展思路不清晰、"朝令夕改"所致,"没有将交通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

  应学会"割肉"盘活机场

  而日前在南方网"开专栏"的南开大学博士网友"敢为天下之"(真名康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珠海的交通建设超前毋庸置疑。"当然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这种大交通确实能较好地对接现今的发展。但如果仔细分析珠海机场目前的经济量、人流量......从实用角度看,比照当时当地的现状,则是明显地过于超前。"

  与此同时,康伟表示,他并不认为珠海机场是珠海发展的包袱或者瓶颈。"这只是珠海机场经营主体(当然也涉及珠海市政府)的危机,但并不足以成为珠海发展滞后的借口。"对于当初先高标准修建机场,却并没有引来中山、江门等周边城市的热捧,康表示其中一部分应归咎于没有与上述周边城市积极沟通,寻求合作与共赢。对于如何盘活珠海机场,康伟形象地形容说这应该是一场"割肉"行为,"就从企业盘活的角度",政府不要一切都抓在自己手里,科学地引入市场机制来"动手术"。

  机场港口是交通"存量"

  曾经建议珠海分三大块区域协调发展的独立策划人王瀚,日前又在给本报发来的邮件中对珠海交通的"存量"与"增量"及二者关系,做出精彩论述。

  王瀚表示,被普遍认为"超前建设"的珠海机场与港口,可以理解为珠海市、尤其是珠海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存量"部分;而广珠铁路的立项动工、西江航道的持续整治改善,则可以视为珠海西部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增量"部分。王表示,这一对"存量"与"增量"将可能成为强力推动珠海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

  在盘活发展机场、港口的问题上,王瀚认为这个问题珠海不可能只在一市范围内去解决,而需要与上中游的城市相协调,特别是应该积极参与到广西至粤西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中,发展技术含量高或有本地特色的各类型产业,力图避免产业的重复建设,尤其是同质低价的恶性竞争。将这些特色产业协调发展起来,才能够真正地盘活这些"存量"。

  开办"来珠飞"吸引客源

  网友"新友仔"最无法接受的是"看见珠海的朋友或者客人,离开的时候居然不是选择在珠海机场出门,而是去

白云机场,到一个远离珠海150公里的地方、花2个多小时去坐飞机"。

  面对珠海机场的清淡人气,"新友仔"调侃说这个当年以高标准建设的机场,现在最大的作用可能是"给航展提供场地"。他表示,"香港机场在面对广州白云(机场)挑战的时候,他们推出'经港飞'。我们珠海机场呢?江珠高速、沿海高速珠海段即将完工,珠海机场是否也要转变一下呢,能办一个'来珠飞'的活动吗!"对于"来珠飞","新友仔"的建议说能否分别建立一些机场快线,如江门市区-珠海机场,石岐-三乡-珠海机场、中山的火炬开发区-南朗-珠海机场等专线,从而吸引相当一部份客源来珠海。

  -网友建言

  环境不能变味

  珠海的定位应该是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第三产业兴旺、充满现代感与休闲度假感的海滨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珠海既要发展工业,也要保护环境,看来还是有条件。珠海的经济特区范围内已经形成在国内独有的城市气质,而金湾区与斗门区实际的城市特色与气质并没有形成,这就为珠海同时发展工业又保持自身特色提供了条件。香洲区的市容市貌一定不能变味,也不必变味。

  -精彩短信

  137xxxx8886:反思珠海,成就未来。痛定思痛,启示有三:一,

城市建设没有全局观念,缺谋划城市功能意识,忽略政绩与绩效的利弊;二,做事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豪气,忽略了浮华背后不实际;三,策划有开拓创新之举,自力未必更生,奋发未见图强,忽略它山之石也能攻玉,战略与战术靠实战运用。

  130xxxx6170:知耻者近乎勇也。珠海从哪里跌倒就应从那里爬起来,只要继续保持广开言路之风气,集思广益,则珠海前程无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