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揭露反腐头号大案侦破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01:41 三秦都市报

  群众举报揭开“窝案”序幕

  2002年3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接到众多群众举报,揭露陕西省农网改造过程中农电局农网改造领导小组组长王文学一手遮天,在农网改造过程中放任自己的心腹———“哼哈二将”、“八大弟兄”肆意胡为,致使他们授意购买和使用的设备、材料、器件大都价高质劣,导致进行改造的各乡镇购买回的器材大部分积压,最终成为废品。

  针对这一严重情况,省检察院反贪局着手进行调查。但由于举报线索不具体案件暂时被搁置。

  检察机关分析可能是“窝案”

  2004年9月,在省委的领导下,省检察院将案件重新提起,并组成专案组对案件开始初查。经办案人员分析,省农电局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密集,垄断程度比较高,其中存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的现象,是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王文学涉嫌受贿将不是孤立一案,纵横深挖很可能是一个“窝案”?选

  由于省农电系统案背景复杂,涉案人员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外“铁板一块”,对内高压恐吓,为防止出现失误,办案组决定首先从外围入手,选准突破口。

  “铁娘子”开口谈内幕

  这是一个连王文学都惧她三分的女人。时任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原陕西省农电局)总会计师的李菊萍,掌管着全省农网改造资金的拨付大权,素有“外交官”、“铁娘子”的称号。

  办案人员最终将突破口选为李菊萍,因为她主管的全省农网改造资金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其业务对上对下都有牵连,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我为农电局做了多少贡献,为农电局要回多少钱,但农电局从未给过我一分奖励。”第一次接触李菊萍,办案人员便遇到了强硬的对抗。李菊萍或谈自己为农电局做的贡献,或向办案人员诉苦,最后她还信誓旦旦地向办案人员保证:“我绝对没有拿过国家一分钱?驯

  尽管李菊萍表面上要强、刚硬,但细心的办案人员发现,李菊萍在用于写交代材料的纸张上不断书写着一个人名,以及“妈妈很爱你”之类的话。经了解,李菊萍有一个学业出色的女儿,在国外

留学,她们母女感情深厚。

  办案组组长、侦查二处处长任小青意识到,是对女儿的爱和自己的罪过心理令李菊萍烦恼不安!于是,任小青从同为母亲的角度为她排解心理负担,缓解消除了李菊萍的对立情绪。慢慢地,李菊萍开始向办案人员吐露一些有关农网改造过程中的内幕情况。

  “神秘女服务员”打探案情

  此时,谨慎的办案人员已经注意到,近来有一个女“服务员”身份的人在办案地出入。办案人员暗中调查发现,该女名叫张惠霞,跟王文学保持有多年的暧昧关系,她是受王指派以“服务员”身份潜入办案地打探案情。

  办案组将计就计,一方面按兵不动,让张惠霞充分“表演”,另一方面继续侦查关于她个人的信息。经侦查发现,张惠霞与王文学在陕北的“八大弟兄”关系密切,与李菊萍又情同姐妹,经常为他们之间“办事”,谋利“牵线引路”,自己也捞得数额不菲的好处费。掌握了张惠霞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从中获利的证据后,办案人员出其不意地立即与她正面接触,顺利打开了突破口。张惠霞被突破后,李菊萍也在办案人员的感召下,供述了自己受贿337万元的犯罪事实。通过李菊萍,办案人掌握了榆林市供电局原局长刘文强等人涉嫌受贿犯罪的线索,而且了解到王文学等人许多重大涉案信息,由此为该“窝案”打开了不同层面的线索。

  至此,查办省农电局大案的首要目标对准了王文学。

  “不怕查”的局长招供了

  王文学出生于陕西省府谷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以放羊、放牛为生。童年时的王文学,常常因给牲畜打草双手全是被草割的小口子,家里弟兄多,吃不饱更是家常便饭,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这样从苦日子过来的。但王文学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上大学后,王文学也经常是自己的饭票不够吃,需要班内好心同学的接济,但这仍不管用,他经常睡到半夜饿得受不了,不得不起来灌凉水。

  1975年毕业后王文学被分配到榆林供电局工作,从最基层的电工到班长、主任等职。1983年被任命为榆林供电局副局长。1984年出任局长,时年仅37岁。此后仕途一片光明。1989年陕西省农电局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省农电管理局副局长,1996年升任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并兼任陕西省农电局农网改造领导小组组长,2004年该局改制为陕西省地方电力?穴集团?雪公司,王文学任总经理,是正厅级干部。

  “我是吃高粱米,喝黄河水长大的农民的儿子”。王文学常这样自诩。他的人生历程也有很多“闪光点”:在家乡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被骄傲地称为“家乡骄子”。曾于1999年被陕西媒体推举为“世纪之交陕西水电系统十大新闻人物”之首,同年他所带领的领导班子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也许是王文学的仕途之路走得过于平坦了,慢慢地,手握大权的他做事变得独断专行。近年来,群众对王文学举报不断,有关部门也查过几次但都是屡查无果。王文学更是扬言“我就不怕查1还拍着胸膛保证“我没拿共产党的一分钱,若查出来宁愿被杀头”。王文学的顽抗和猖獗更坚定了办案组将案件一查到底的信念。

  李菊萍案件取得突破后,办案人员发现,2002年至2003年期间,李菊萍在任省农电局财务处处长期间,给榆林供电局拨付网改资金、电力建设基金数千万元,榆林供电局局长刘文强为表示感谢,先后三次以现金、支票不同形式给李菊萍送钱达80万元。据此办案组判定,刘文强涉嫌严重经济问题!由于他和王文学关系密切,他可能向王文学行贿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经过深入调查,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刘文强很快承认了自己受贿200余万元的问题,并且交代了向王文学行贿100多万元的案情。

  原来,王文学经常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干预省农电局以及下属机构的人事任免、干部提拔等工作。据刘文强交代,他为了减去榆林供电局副局长的“副”字,先送王文学5万元人民币进行“探路”,果然不出三个月王文学将他提名为局长。

  类似这样干预提拔干部的事屡屡发生,以致在省供电局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历高,素质高,不如会说一口榆林话。”

  开始,王文学并不为办案人员所查实的证据所动,他依然心存侥幸,梦想着外面会有人来“救”他。办案人员盯住王文学后,首先从易到难,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将与王文学案件关系密切的人一一予以查办,不断从外围获取王文学涉嫌犯罪的事实和证据,给其造成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势。然后办案组结合李菊萍、张惠霞提供的线索,全面搜集王文学受贿证据。

  王文学的桩桩罪行终于被一层层剥开尽显出来。面对铁一般的证据,王文学供述了自己受贿的事实,还主动表示要通过亲友积极退还所受贿的赃款。

  大肆敛财不忘寻觅“红颜知己”

  王文学的罪行被全部核实。他不但利用人事调整的机会大肆受贿,对与省农电系统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更是“青睐”有加,每每都会收受商人送来的“感谢费”。为此他还给自己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难道只许生意人吃肉,不准我喝汤?”通过各种手段聚敛财富,王文学开始变得贪得无厌,最终,他被查处受贿人民币约208万元、美元61万元(折合人民币约711万元),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40万元。

  王文学在大肆敛财的同时还不忘尽情“享受”生活,他自认为与妻子感情淡薄,无法沟通交流,于是在外面找到了数个“红颜知己”,且为

女人花钱出手大方。一次,一个私营老板送给王文学9万美元,王文学随手给了自己的情人“拿去玩吧”。一些下属机构的领导得知王文学有此“爱好”,更是按需供给,在王文学下基层工作时,为了讨好他,不惜给他安排小姐,王文学甚是喜欢。因为钱来得容易,王文学花起来也出手阔绰,一次朋友聚会,有人说没见过美元,王文学从手提包里掏出1万美元,给在座的人挨个地发,直到发完为止。

  24名涉案人员相继被判

  “树倒猢狲散”。王文学案件被突破后,省农电系统涉案人员“兵败如山倒”,也随之纷纷落网。

  2005年5月27日,省地方电力公司原总会计师李菊萍(副厅级)、榆林供电局局长刘文强等6人被西安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9月19日,王文学和他昔日的7名下属同堂被判,其中王文学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此,原省农电系统24名涉案人员相继被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仅仅一年的时间,检察机关查处了省农电系统其他领导干部和重要部门以及市、县局少数干部的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迅速突破了以王文学为首的农电系统系列“窝案”、“串案”达50人,并陆续将他们交付法庭审判。

  “我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王文学在“我的忏悔”中这样写道:“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寒的山区农民家庭,从困难时期过来,受过高等教育,多亏党的培养,使自己由一个放羊娃成了一名厅级干部。回想起这些,都是与党组织的培养关心、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农电职工的信任支持分不开的。就快要退休了,却沦为一个囚犯,成了一个罪人……全省农网改造期间,我结交了一些不法商人和私企老板,他们请我吃饭、娱乐、旅游,我用我手中的权力帮他们赚钱。慢慢我就羡慕起他们的生活方式了,他们送钱给我也就收了,而且认为我帮他们赚了共产党的钱,给我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私营企业老板的钱‘不拿白不拿’,只要我不贪国家的钱不会犯法。于是,我就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那个圈子不能自拔,开始大把花钱,生活方式改变了,生活糜烂了,收受了别人的大量钱财……”

  8月31日,在西安市中院大法庭接受审判,王文学在最后陈述时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悔罪之意:“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我认罪……我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是农民的儿子,但走到今天犯罪……对我的犯罪,我认罪。领导干部的腐败,在我身上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教材!我影响了陕西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也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