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老师课堂兜售著作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08:08 新桂网

  新桂网上海的一些高校刚开学不久,学生中就传来了阵阵抱怨之声。原来有老师将学校统一选购的教材“打入冷宫”,要求他们另掏钱买一本自己的著作当教材,并称考试内容以“最近版本”为准。在如此情形之下,多数同学为了将来能够考试通过,不得不“自愿”购买了“新”教材(据9月20日《新闻晨报》报道)。

  实事求是讲,学校统一选购的教材未必是最好的,某些老师的著作可能更加“出彩”
,也更适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可这些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让自己的著作被学校列为统购教材。个人在课堂上向学生兜售著作,甚至以“考试指挥棒”来变相强制,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情绪,并让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可以说,真正的学者是不会这么做的。

  其实,这些教师未尝就不知道,在课堂上兜售著作的行为不妥。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实在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新著”,基本上都是个人自费出版的。除了少数有一定职权者之外,大部分人的出书费用不能报销。如果不能想办法把书卖出去,就只能全烂在自己的手里。为了让自己减少一些经济损失,到课堂上去向学生兜售虽是下策,却能取得立竿见影的销售“业绩”。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明知自己的著作不好卖,他们为什么还要将书出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评职称需要有一定的论著。当前的高校职称评审体制,并不看你的成果有多大实际价值,而只看论文篇数和著作厚度,这就使得竞相出书成为高校一景。而很显然,编写相关学科教材类的著作,是一条最为省力的“捷径”。因为市面上的各种教材多如牛毛,用“剪刀加浆糊”或者“复制、粘贴”,轻轻松松就能“搞掂”一本“新著”,只是可惜了宝贵的纸资源被浪费不说,负担本就不轻的学生还要再被割上一刀。

  当然,并非所有教师的著作都是垃圾,在课堂上兜售著作的也只是少数人。但内容重复、毫无创见的教材在高校里充斥,早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说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就已经重复出版了一千余种。新编教材“长江后浪推前浪”,而市场也就是那么固定的一块,老师们岂能不独尊自己的“专著”,没在课堂上掀起卖书大战就算好的了。在笔者看来,现行的职评体制逼得老师课堂卖书,既助长了高校的浮躁学术风气,也让“师道尊严”斯文扫地。

  作者:李清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