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实在是太残忍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16:27 现代快报

  柏木贵志、岩木圭史二人是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科的大三学生。8月份,重庆大轰炸受害者索赔团到日本向日本民众公布宣传了历史真相,让两名大学生感到十分的震惊。9月15日他们自费来到中国,开始了从重庆、武汉到南京的寻访历史真相之旅。真诚面对历史

  到中国来的事情,岩木是瞒着父母的,到了机场,他才发了条短信告诉他们。“我之所以开始瞒着他们,是怕他们担心,我们也是头一次出远门。”

  昨天上午7点,他们终于到了南京。柏木贵志和岩木圭史一踏上日本军国主义曾经曾经侵略过的这个城市的土地时,脸上表情由疲惫顿时变得十分严肃。

  “城市很繁华。”这是两个日本学生对南京的初步印象。然而当记者告诉他们“大屠杀时,南京城是一片废墟以及如何肃杀”时,他们沉默了,随即掏出翻译写下的字条:“我们想瞻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想和大屠杀幸存者交流。”

  两个囊中羞涩的日本学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寻访日本侵华历史真相,寻找与他们在教科书上不同的历史,他们的真诚,值得很多日本人自省。这些老人需要我们尊重

  一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门,二人就被正门的那个写满了“和平”二字的“和平大钟”吸引住了,他们一人拿出照相机将大钟拍下来,另一人仔细地观看着钟上面刻的图形,“三根柱子和五个圈共同代表300000遇难同胞,和平大钟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导游在一旁解说,柏木听得入神,岩木认真地拿出小本子记录着。

  “倪翠萍、彭玉珍……在印着大屠杀幸存者脚印的铜版路上,他们一个个地将幸存者的名字记下,柏木弓着腰,为的是能看清一些上面镌刻的名字,而他的脚踩着空白砖,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愿意用脚去触碰那些幸存者的脚印,他说:“这些老人需要我们尊重。”

  摆放死难者骸骨的“万人坑遗址”最令人感到战争的残酷,从原址中挖出来的骸骨被编了号一列列地陈放着,它们无不昭示着日军的暴行。两名日本年轻人默默地沿着玻璃窗走着看着,两人之间不再讨论,只有沉默。

  在照片陈列馆中,悬挂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大屠杀的前前后后,被烧、被刺、被枪毙、被强奸的照片让人心悸。柏木和岩木走的速度非常慢,当看到下关江边那一堆堆死尸的照片时,他们咬着笔,瞪大了眼睛,沉声叹道:“残忍,太残忍了。”比我们知道的严重得多

  时至中午,两名日本大学生不愿意吃午饭而是要求径直往大屠杀幸存者家,他们的心情似乎非常迫切。

  在丹凤新寓,他们见到了幸存者之一伍正禧。一见到伍大爷,他们就立即伸出手来,与伍大爷握手。打完招呼后,他们就坐下来,掏出笔记本和笔,像一个学生一样,静静地等候伍大爷的回忆。

  “1937年那年我十四岁。那天我们一家正在吃饭,突然来了一帮日本兵,冲了进来,用手蘸了水在地上写‘支那兵’三个字,我们表示不知道,于是他们就把我的哥哥、三个表哥、表叔,用绳子拴起来带走了。到现在那五个亲人还杳无音讯……”伍大爷沉痛地说。

  在伍大爷诉说的时候,尽管语言不通,但是柏木和岩木依然聚精会神地看着伍大爷,看伍大爷的每个表情,看他的每个动作,看他逐渐湿润的眼眶……这些细节也进入了他们的笔记本中。

  临别前,伍大爷拉着他们的手,说:“中国和日本一直是邻邦,做了这么多年邻居,万事都好商量,千万不要动干戈了。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就像眼睛一样不能搀进沙子啊。”

  岩木和柏木不住地点头。

  而更令两位日本大学生震惊的是幸存者胡桂英所亲历的事。

  昨天下午,他们来到胡桂英的家,面对低矮、破旧的房屋,二人有些不知所措。看着83岁的胡桂英,他们搓着手,不住地点头示意。

  胡桂英指着左手和肩膀上,子弹穿过的伤痕给两位日本大学生看,真真实实看到这两个六十多年仍然无法愈合的创伤,柏木发出了一声惊叹。

  “那年我才十六岁,我和我邻居四个人都被鬼子抓了去,就我一个年轻姑娘,鬼子让我去旁边一个小房子里,我当时已经有了心眼,宁死也不愿意去,结果就被鬼子放了枪,还好没打中心脏……”

  平静了一会,朴实的胡大娘安慰他们说:“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有不少日本人还是好的,就像你们有这个心到南京来,我们还是欢迎的。”

  柏木和岩木握着胡大娘的手,连声说“嗨、嗨(好的,好的)”。

  从胡大娘家出来时,已经夕阳西斜,记者看到两人的笔记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多,岩木翻看着他做的笔记,说:“看到这些,我不得不承认法庭上那些证词是真实可信的。”

  “我要回去告诉我的亲朋好友还有同学老师这些真实情况,我想他们都会非常震惊。如果他们不信,我会动员他们来南京看看,因为南京大屠杀是事实存在的,而且比我们知道的要严重得多。”快报记者解璐吴宏/文施向辉/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