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亿元高校招生诈骗案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01: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9月2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武汉市警方刚刚侦破的一起特大招生诈骗案显示,今年8月以来,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冒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和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3万元到6万元不等的价格,先后售出假录取通知书2000多份。目前已查实的受骗学生共有1750多人,涉及全国17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1亿元。

  这是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尽管此前发生过诸如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违规招生乱收
费等多起高招丑闻,但是,这一高校招生诈骗案还是让人感到震惊———真不敢相信,高校招生竟然藏有如此大的“黑洞”。

  高招丑闻何以频频发生?

  这些年,不少大学纷纷扩招,部分高校办学力量亟待扩充,有些高校开始吸收社会力量开办二级学院。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一些地方制定政策允许这些独立学院享有自主招生权和“点招”特权。但遗憾的是,对不少投资方来说,这些独立学院成了他们的赚钱工具。

  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他们之所以选择公办大学的牌子,就是希望利用这些公办大学的品牌、师资等无形资产,大量吸引考生,有了生源,就不愁没有财路。于是,一些独立学院利用手中的自主招生权和“点招”特权,开始与一些招生中介合作,经营招生业务。而这些中介也可以从中获利。在经济的诱因下,大量的不法招生中介就产生了。

  除此之外,当前高校招生中还存在着某些可能被招生中介利用的环节。比如,每年高招工作“尘埃落定”后,一些高校还可以进行“补录”和“增招”。而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一方面,这些招生政策本身弹性空间较大,加上相关信息缺乏一定的透明化,使他们对相关的招生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上大学心切,再加之往年不乏“成功”的“范例”,因而他们容易相信招生中介的承诺———这一切,无疑都给非法招生中介的诈骗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独立学院的招生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是引发种种问题的关键。有教育专家指出:现在的某些独立学院有公办大学之名,而少公办大学之实;有民办大学的筹资渠道,却缺民办大学的监管机制。由于独立学院本身享有办学自主权,加之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因此,很容易形成管理的死角。而这一切,在武汉这起特大招生诈骗案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亿元高招诈骗案的发生,向我们发出警示,对独立学院等办学机构的审批一定要慎之又慎,对其招生行为必须要严格规范,对其办学的监管更是不能缺位。只有在完善的、严格的制度监管之下,才能铲除招生诈骗的土壤,堵住骗钱害人的“黑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