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狂人会面互赠作品 少年称与李敖是强者对强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03:15 新京报 | |||||||||||||
吴子尤的病房里,贴有李敖头像的海报。他说,这个年代值得见的作家,就是李敖。
话别时,吴子尤问李敖:“你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 本报讯 昨天中午,李敖在北大办公楼礼堂演讲完毕后,到北大校医院看望一位特殊的“小朋友”———《谁的青春有我狂》的作者、15岁少年吴子尤。 子尤戏称要与李敖“著作等身” 今年7月10日,喜爱李敖的子尤给李敖寄去一封长信,信中称李敖是一个有亲切感的英雄。“也谈了自己的病情,我们都做过手术,但永远在众人面前谈笑风生。”子尤说,去年3月,正读初二的他被诊断为患有纵隔恶性肿瘤。“没想到他会来看我。”子尤说,李敖没有回信,这次探望是临时安排的。 据子尤介绍,李敖约在病房里停留了10分钟,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与他简单交谈了几句。初见1.81米的子尤,李敖第一句话便惊叹“我没想到你这么高。”子尤答道:“看来要著作等身,我比你要困难些”。李敖笑道“那武大郎岂不最容易了?” 子尤说:“在我这个年龄,我已经超过你了,因为我得的病比你多。”李敖答:“你这么乐观的态度,相信病对你不算什么。” 写给李敖的信中,子尤称自己一家人的字“超级棒”。李敖看过子尤母亲柳红女士、及姥姥孔庆之女士的字后,不太服气地表示“我觉得我写得比她们俩好1 李敖扉页题字嵌进子尤名字 中午12时许,李敖走出了子尤的病房。母亲柳红推着轮椅上的子尤送到楼门口。子尤从轮椅上站起来,附到李敖的耳边说了句什么。李敖微笑着作了回答,一老一小就此话别。事后,子尤告诉记者,他当时问李敖“你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李敖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我的爸爸和妈妈才能回答。” 临别前,李敖送子尤一本《教育与脸谱》,这是子尤在信中特意提到的。扉页上题着“目有余子尤其是你”八个字,将子尤的名字嵌进去。 子尤回赠李敖一本他8岁到15岁的作品集《谁的青春有我狂》。在扉页上,子尤以诗赠李敖:“你也曾青春似我,我也会快意如你。谁敢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谁又将两亿年握在手里。” 对话 “我和李敖是强者对强者” 吴子尤称并非崇拜李敖,只是欣赏他 吴子尤 1990年4月出生,身高1.81米,5岁开始说相声,6岁开始看卓别林电影,7岁开始试文笔,8岁转向写作,小说、散文、现代诗、古体诗、杂文,无一不猎。原为北达资源中学学生,去年被发现患有纵隔恶性肿瘤,因此住进医院。 出版作品《谁的青春有我狂》,收录了其8岁到15岁的50多篇作品,其中他病后创作的《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一文,对“周国平哲学”提出质疑,令其备受关注。 送别李敖后,吴子尤回到了病房休息。在这里,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会和李敖保持书信联系 《新京报》:10分钟的会面,感觉李敖人同电视镜头中有什么不同? 子尤:没什么太大不同。他只是从电视里跑到这儿(病房)了。感觉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很和蔼,而且很有心。我在信中提到想看《教育与脸谱》,他就带给我了。 《新京报》:你觉得你和李敖是什么样的关系? 子尤:我想,我和李敖不是探望与被探望的关系,我们的关系是一种强者对强者,高山对高山的关系。我并非崇拜他,只是欣赏他。在这一点上,我和李敖一样不随便崇拜任何人。就像李敖对胡适一样,我们都能冷静地审视对方的好与不好。李敖临走前曾对我说,写信联系。今后,我会继续用书信的方式和他保持联络。 《新京报》:你在送给李敖的作品扉页上题诗的含义是什么? 子尤:你也曾青春似我,我也会快意如你。“青春”取自我的书名《谁的青春有我狂》,“快意”源自李敖《李敖快意恩仇录》一书。“虽千万人吾往矣”也是李敖书中曾用过的句子。 《新京报》:是否喜欢同作家、作者交流?除了李敖,还有谁对你影响比较深? 子尤:我好像没有和作者交流的习惯,也没有这个条件。作古的不算,活着的,这个年代值得我见的,也就是李敖了,这个人太突出了。电影方面,卓别林对我影响非常大。我每年都会写关于卓别林的文字。以后若我拍电影,会在片头写“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和我最崇拜的艺术家卓别林”。 写作是为了自娱自乐 《新京报》:大家知道你,是因为你写的《谁的青春有我狂》,你对这本书怎么看? 子尤: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两个子尤》,针对有些人对我和我的书的误解。许多人把我想象成一个身残志坚的形象,其实,这本书写的根本不是生病的事。除了《优哉游哉》之外,基本没有涉及我的玻这本书选录了我从8岁到15岁的文字,以编年的形式记录,我觉得很好。从书中能看出,我一直在进步着。 《新京报》:你把母亲的一篇文章《爱笑》作为后记,为什么? 子尤:(笑)平时我特别喜欢收集笑话。对于好笑的人、有趣的事,我比别人更敏感。我从小就是这样。上课的时候,有时候突然发生了有趣的事,我就随手记在课堂笔记本上。一翻开,有趣的故事历历在目。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都特喜欢。我觉得生活真是太爽了。 《新京报》:生活中也爱笑吗? 子尤:有一次去协和医院看病,我出了医院门就想吐,倒在树旁吐得眼泪都出来了。那天还刮着风。突然间拼出一首词:树旁一阵猛吐,泪水吹向何处?短短几百米路,浑身力气全无。拼出来我就乐了。觉得挺压韵的。就记了下来,写在《优哉游哉》里了。 《新京报》:还打算再写第二本书吗? 子尤:我写作是为了自娱自乐。我不是为了写书、出书而去写书出书。我会保持这种自娱自乐的心态。不过,我应该会把自己的生病经历记录下来。 《新京报》:现在身体怎样?生病对你的影响如何? 子尤: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 我不想用疾病来撑腰。首先,媒体用的癌症病童一词让我很不爽。其实,我感觉对于癌症的治疗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主要是血小板低,是3000到7000之间,正常人是10万到30万。 第二,我的储存比较多。生活中的乐趣我依然享有。 特写 挑选错字较少图书做礼物 子尤称,不能让挑剔的李敖一眼看出错别字 “糟糕,李敖就要来了,我还没想好问他什么问题呢1昨天上午11点15分,身穿红色T恤、灰色长裤的子尤坐在北大校医院312病房的床上自语。这个身高1.81米的男孩显得沉静,旁边放着一本刚题好字的《谁的青春有我狂》。 除了床上方的吊瓶架之外,这个房间没有一点病室的气氛。床头蓝色的柜子上,贴着李敖头像的海报“斗士李敖”。五层高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李敖的几本书《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北京法源寺》、《红色11》等被放在醒目的位置。 等待李敖的时候,子尤抽空写下了昨天的日记。他说,自己的日记很简单,就是记一记每天发生的事情。日记上还有随笔画的漫画。 对于李敖的来访,子尤和母亲事先不知情,是一位关心他的朋友通过网络看到媒体的报道,转告他们的。对此,他很开心,“激动得都没感觉了”,但也没做特别的准备。 子尤送给李敖的是自己的书《谁的青春有我狂》,这本书是前一天子尤让大姨到附近书店买回来的,是第二版。子尤说,第二版错别字较少。“李敖那么挑剔的人,一定不能让他一眼就挑出错别字”。 名家评李敖 “他很会经营自己” ●鄢烈山(时评家)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较欣赏李敖,还写文章赞扬过他,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斗士。但现在我对他的看法有些改变。他的学问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无懈可击,譬如在他的《李敖有话说》里有很多硬伤。李敖的行为跟他自己提倡的观点完全相反,他是个不择手段的文化流氓。 李敖在自己的母校新鲜胡同小学写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可见这个人是特别地会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他很会经营自己,他说白话文的前三名都是李敖,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句话被很多人记住了。 “他晚年比较油滑” ●刘军宁(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李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我想,这个社会需要李敖,所以他才这么受欢迎、这么狂妄。 我不喜欢晚年的李敖,他早年是比较粗野直率的人,但晚年变得比较油滑。我看了他这次的来访大陆的言论,发现仍然是没有系统的、强烈的信息,都是没有多少价值内涵的嬉笑怒骂,只是展示他个人的知识面。但是知识面不等于学识面,他谈了很多自由主义,但他称不上学者,达不到学术的高度。 相关专题: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