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段被忽视的悲壮史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08:21 宁夏日报

  绥西采访一路走来,我们深深感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及亲历者的离世,人们对这段历史已渐渐淡忘;由于长期未受到应有重视,宁夏人绥西抗战的真相和细节正一步步湮灭。如果我们再不做抢救性的专题研究和挖掘,也许再过几年,这段历史将无从考证。

  宁夏人绥西抗战被史志界忽视

  多年来,受传统认识和观念的束缚,中国的抗战史是一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抗战史,是一部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抗战史。甚至在宁夏这样一个当年国民党抗战的后方,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乃至回族抗战史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区长期从事史志研究的邵予奋就表示,到目前,宁夏还没有开展有关绥西抗战的专题研究,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这次到内蒙古寻访绥西战役历史时,我们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事实上,在绥西整个战役和最艰苦阶段,作为主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打击日寇的,是被当地百姓称为“西军”的宁夏马鸿宾部。但是记者在五原县档案馆里看到的一个有关绥西战役的展览中,主要介绍的是傅作义及其部队的抗日活动,对宁夏马鸿宾部在绥西战役中的英勇事迹几乎没有提及,我们只是从展览的一份阵亡将士名单中发现,他们都是35师的宁夏官兵。

  记者在乌拉特中旗的乌不浪口采访时,当地干部群众对牺牲在这里的宁夏籍抗日将士的崇敬和缅怀之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据乌拉特中旗党史办张主任介绍,当地在解放前只有蒙古王爷,史志编撰和挖掘的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对1940年初马鸿宾部与日军在乌不浪口的激战能深入地展开研究,并最终促成当地政府于2003年重新修建了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在陵园前方浮雕石碑的背面黑色大理石上,明确记载了此次战斗的经过。但是,撰写这段碑文的却是当年傅作义部队某连一个叫白震的指导员。2003年当地在修建烈士陵园,时任国务院参事的白震通过信件介绍了乌不浪口阻击战经过。难能可贵的是,白震在碑文中明确说明,这里埋葬的都是宁夏马鸿宾兄弟部队的官兵,并详细介绍了宁夏官兵顽强作战,拼死杀敌的经过。但是据当地从事史志研究的同志讲,自陵园1940年建成后至今,当地人还没有接待过宁夏方面前来祭奠的人。

  采访中,在内蒙古达拉特旗的恩格贝我们还了解到:1943年前后,恩格贝曾发生过一场国民党部队和日伪军的激烈战斗,国民党1000多名官兵阵亡,埋葬他们的地方后来被人称为“死人塔”。10年前,宁夏电视台记者江兵在当地采访时,当年曾参与掩埋烈士遗体的老百姓讲,这些牺牲的官兵是“西军”,也就是从宁夏来的部队,打起仗来勇敢得很。至今,这样的说法还在当地人中流传。但是,在达拉特旗出版的《达拉特文史》第一辑中收录的《“死人塔”的来历》一文中却记载,这支部队是傅作义的32师。10年前,因为风吹日晒和风沙剥蚀,那些阵亡将士的遗骨都裸露在地面,任由羊只啃食无人管理。这次采访绥西抗战,我们特邀江兵一同前往恩格贝,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但在那杂草丛生、风沙剥蚀的高台上,烈士的遗骨已无处寻觅,而至今当地史志部门和宁夏的史学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也没有人去深入研究。

  见证这段历史的人日渐稀少

  面对这段被忽视的抗日历史,岁月不等人,留给我们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全面挖掘和整理这段“西军”悲壮战史已刻不容缓。

  在乌拉特中旗和达拉特旗等地采访“西军”在当地抗战的情况时,我们曾想找几位当年亲历过绥西战役的老战士或见证那段历史的当地群众,但大多数情况是,当地同志很惋惜地告诉我们:你们来迟了,前些年还有几位老人健在,这几年已相继去世了。在乌拉特中旗两天的采访中,我们只打听到在海流图还有一位当年曾参加过绥西战役的老人,但是已经糊涂了,话已说不清。找到的知情人中,只有一位81岁的老人,还能清晰地讲述当年的故事。

  不只如此,在当地,就是那些绥西战役亲历者的子女,以及研究过绥西战役历史的人,也大多上了年纪,不是记忆模糊,就是离开了工作岗位,难寻踪迹。

  在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乌兰敖包,我们意外地遇见了一家宁夏人。原来,他们的父亲叫徐吉玉,当年曾是马鸿宾35军206团张团长的通讯员,绥西战役中在离乌兰敖包不远的乌镇驻扎并打过仗,战斗结束后,他与部队离散,就在当地安了家,并娶妻生了4个儿子。徐吉玉已经去世了,我们想从他二儿子和三儿子那儿了解一些有关他父亲当年参加战斗的情况,但两个满口河套口音的宁夏人后代,只是连连摇头说不太清楚。徐吉玉那个已50多岁的二儿子,甚至连宁夏也没有回来过,对父亲生前的事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此外,在乌拉特中旗有一些如王继孔这样的老人,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绥西战役历史着手研究,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珍贵素材,并进行整理保存,为后来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他们虽仍健在,但许多史实也已记忆模糊,有的人需要子女“翻译”才能与别人交流。而据长期从事绥西战役历史研究的原乌拉特中旗党史办主任兰建忠讲,在乌拉特中旗,许多曾参与整理、熟知绥西战役历史的老同志已退休离开了乌拉特。就连兰建忠本人,一年里很长时间也和家人住在呼和浩特市。由此看来,随着那些亲历绥西战役老人的去世和研究者的离去,宁夏人绥西抗战这段历史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被淡忘,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以身殉国的宁夏将士,将永远魂漂异乡。

  绥西战役历史亟待全面挖掘

  对绥西战役的研究,乌拉特中旗史志部门早在1983年就开始了正式的收集整理工作,20多年来从未间断。原乌拉特中旗党史办主任兰建忠和现任主任张进前,就曾多次深入乡间寻访战争幸存者和知情者,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独家材料,并出版了相关著作。

  在内蒙古五原县,当年曾发生了绥西战役中几场重大战斗。五原县文史部门在绥西战役历史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其中也涉及一些宁夏部队在绥西战役中的史料。但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乌拉特中旗,还是在五原县,从来没有见到宁夏文史部门的人来了解此事,也没有合作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在五原县档案局二楼的一间展室里,我们想用镜头和摄像机记录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带给宁夏的读者和观众,没想到我们追寻绥西战役历史的热情并没有打动那里的工作人员,他们以局长不在、需要请示为由,拒绝我们采访拍摄。五原县档案局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令人回味:“这些资料是我们花了好多钱从民间搜集来的,怎么能随便让你们拍呢?”

  其实,无论是在宁夏还是在内蒙古,在研究绥西战役历史中都存在着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的现象。原乌拉特中旗党史办主任兰建忠前些年为了掌握马鸿宾部队的一些情况,曾和宁夏的史志和档案部门联系过,但是没有得到回应,让他觉得很遗憾。事实上,在包头以西、以南地区的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西军”抗战的故事;这些地方的志书史料中,也有不少有关“西军”的记载。采访中,我们在包头有关文史记载中就发现有15名“西军”战士惨遭“蒙奸”杀害史实;在《达拉特文史》一书中,就有“西军”浴血奋战,保卫蒙古人著名寺庙———王爱召的记载。这些关于“西军”的史料零零星星看似不少,但大多记述过于简单,甚至语焉不详、张冠李戴。

  如果我区有关部门能把绥西战役,特别是宁夏人抗战的历史研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组织专人、下拨经费,将各地掌握的支离破碎的资料进行互通整理,那么,这段可歌可泣的宁夏人抗日历史一定会百世流传。新闻来源:新消息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