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河北,那30万亩“绿海”——济阳建设生态林工程惠及百姓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04:07 舜网-济南日报

  走进济阳县,放眼望去是一条条郁郁葱葱的百里长廊组成的“绿海”。这些由30万亩防护林组成的“绿海”,已成为济阳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的绿色屏障。种树就是种小康,种树就是种生态,种树就是种产业……近年来,济阳县用和谐思路种树,“种”出了30万亩“绿海”。

  据介绍,济阳县已保持16年“全国植树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全县正以30万亩
生态林工程为契机,全力建设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县。

  “种树就是种小康”

  黄河流经济阳县达61公里,5000多亩的淤背区和一部分盐碱涝洼地,由于受河水冲击,土地沙化严重,农民守着几亩沙地,期盼着党委、政府给找一条致富新路,以摆脱经济上的窘境。

  2003年,济阳县委、县政府围绕治理和改善环境,提出了“奋战三年,建成30万亩生态林”的目标。为调动农民种树的积极性,县、镇政府实施两级投入,连续3年累计投入4000万元,专门用于购买树苗,然后无偿送给农民。农民在得到政府赠与的优质树苗后,与政府签订栽种保活合同。全县有2.3万户共10万农民受益于此项政策,在荒沙地上植树。

  为走出“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怪圈,济阳县大胆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实行“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对荒地、沙化地、河滩地和沟、渠、路、村旁的闲散地,明确产权,全部拍卖给农民。3年来,全县拍卖沟、渠、路林权达500多条。这项“林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政策,激发了农民管护树木的积极性,提高了树木成活率。全县植树5000万株,30万亩林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种树就是“种”小康,这是济阳农民的共识。孙大村村民孙修茂承包了村里的一段路旁林,现在木材收入达10万元。像孙修茂这样的农户,济阳有1560户。路寨村姚俊臣承包撂荒地,种植了100亩速生杨,仅30亩杨树苗收入就达20多万元。他说:“种树就是种小康,我一家就能管护上百亩林子,每年赚个十万八万的很平常。”如今,济阳县林材和枝桠材年均亩产值达20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增收达3亿元。

  “种树就是种生态”

  初夏季节,在徒骇河南岸唐庙管区,平坦的土地,翠绿的片林,飞来飞去的鸟儿,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感叹道:“多年不见的老鸹、老鹰又飞回来了,鸟语花香,林木茂盛,真像世外桃源。”可谁又能想到,过去这里是有名的“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唐庙洼”。

  济阳县农业开发部门将这片洼地改造整平后,实施林网改造。将60多个黄沙岗变成吨粮田;将20个盐碱洼变成鱼米之乡。全县到处阡陌纵横,林网交错,道路平坦,管涵通畅,旱田灌溉电泵化、节水化,确保农业收成。而其间林业生态效益,更是难以估量。通过林网建设,挡住了风沙,涵养了水源,防治了水土流失,促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通过植树造林,全县16.7万亩沙化地得到根治,今年夏粮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种树就是种生态,崔寨镇机关干部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在昔日风沙肆虐的邢家渡沉沙池沙丘上,他们营造的5000亩速生杨树林,将沙丘紧紧覆盖,涵养了水源,地面上长出了青草。参与承包的农民又在林间种上了棉花,黄沙漫天成为昨天的记忆。

  “种树就是种产业”

  种树就是种产业。目前,济阳县已涌现出木材加工户3200户,郑家村、苟王村等木器加工专业村50个。全县以木材为中心,延伸下游产品,打造产业链条。崔寨镇郑家村100余户村民,家家从事木板条加工,产品行销全国;济阳镇80户农民利用木材搞深加工,各类木器家具在省城颇具竞争力,并在村里建起家具市场,成为省内黄河以北最大的家具批发市常

  济阳县植树大户的典型代表褚乃才,承包了244亩荒弃的沙岗子地,育上了优质树苗。为了搞绿化,全家住进了荒郊野外,现在他的新“家”被茂密的树林所淹没。他还在林中养起了鸡、鹅、猪,门前搞起了花池,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了致富奔小康的“生态家园”。

  最近,一家企业向褚乃才出价156万元购买他这片林子,他没同意。而另一家企业则表示先给他10万元定金,3年后以241万元的总价购买这片林子。褚乃才想了想也没同意,给对方的解释是:“我种树不光为了钱,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毁了这片林子。”

  (本报记者 袁春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