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校评估的传统方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09:16 南方日报 | |||||||||
南方时评 曲天立 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不再评定等级的消息传来,让人一喜一忧。喜的是政府有关部门从谏如流,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果断废止了这项延续多年且遭人诟病的政策。忧
这种忧虑并非多余。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评估文化和发展教育的思路,就很难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更让人担心的是,在等级学校行将退出之际,还有人不忘摆一摆等级学校评定的功劳,代表性的说法是“等级学校的评定的确有利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过去评估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是看该地区有多少所上等级的好学校,所以各地都把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入在那些己有一定基础的学校身上,让其尽快上等级,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校则相对被人遗忘。因此,等级学校的评定不仅没有真正促进政府的投入,反而是误导了政府教育投入的方向,其实质不过是政府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加以使用,并更多地向优质的高等级学校集中。所以,那种“等级学校的评定的确有利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实在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的障眼法。 为了防止规范化学校变相成为等级评定,以真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就必须重新检讨我们的评估文化。在传统上,我们的评估制度中带有一种“隐恶扬善”的色彩,即在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工作时,是看他做了哪些事、多少事,而不是看他还有多少该做的事却没有做。所以我们才会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或个人的总结中,看到一项项众多所做工作的罗列。实际上,恰恰是那些应该做还没有做的,反映着政府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没有做的工作越少,政府的职能和服务才越到位。 因此如果我们换一个评估方式,先制定出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最低标准,然后以一个地区有多少所不达标的学校数来衡量这个地区的教育发展和领导政绩,从评好学校转向评差学校,就会使教育资源流向反转,从流向等级学校转而流向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才会越来越少。因为,最差的那些学校成为了展示地方教育的“窗口”,最差的学校越少,政府的“面子”就越大,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均衡发展程度就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