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灾情报告不能超过2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2:57 深圳特区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介绍灾情报送、监测制度

  灾情报告不能超过2小时

  【综合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李薇薇周婷玉)民政部要求,灾害发生后,基层民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报告灾情。这是民政系统完善灾情报送制度的一个内容。

  建立全天候灾害监测制

  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说,民政部完善灾害报送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24小时灾害的监测制度以及灾害的会商和预测制度。

  “灾害的监测制度主要是民政部的救灾救济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收集、汇总和处理各类信息,报出灾情随时的变化情况,并按照灾情的变化确定应对措施,开展救灾工作。”

  贾治邦介绍,灾害的会商和预测制度指的是民政部和气象局、海洋局、地震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会商信息,分析、监测可能发生的灾情。同时,灾害发生以后,这些部门也要进行及时会商,了解灾害发生的状况和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这种会商每月、每季度和每年都要进行。

  救灾物资24小时要送到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初步建立的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10个中央直属储备库、31个省级储备库和多灾地县储备点构成,基本能保证灾后24小时首批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

  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说,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个专项预案和85个部门预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国家应急工作机制和体制。

  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盛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制定省级应急预案,333个地市中的310个、2861个县市区中的2347个也出台了本级救灾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全国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另外,我国覆盖到县的灾情信息网络系统已全面开通,提高了灾情信息报送时效;同时建立了灾害救助资金应急拨付及救灾物资应急调度制度,中央救灾应急资金在灾害发生后的2至3个工作日内基本可以下拨到灾区。

  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在我国也得到健全,积极引导了公益慈善组织在救灾行动中发挥作用。1996年到2004年,社会捐助募集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245亿元,自1996年起,民政部建立了18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东西部跨省对口支援机制。

  监测卫星系统防虚报

  贾治邦表示,针对地方政府虚报灾情的问题,民政部首先明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各级政府一定要如实地核查灾情,如实上报,一旦发现有不实的地方,将严肃查处。

  另外,民政部还将采用高科技对灾情的损失情况和救灾工作的成效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估。“通过4个雷达卫星、4个光学卫星,可以看清楚各个地方的灾情。”贾治邦介绍,民政部还成立了专家组,不但评估灾情的损失情况,同时还对救灾的效果进行评估。

  公开自然灾害死亡人数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22日指出,公开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同时也是维护公民知情权、建立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

  在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邹铭在回答记者的相关提问时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不再作为秘密事项,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有利于引起全民对自然灾害的关注,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减少灾害损失;第二,有利于开展在灾害救援和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三,有利于贯彻执行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人民群众应该有自己的知情权,同时也需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相关链接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致1600余人死亡

  【综合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李薇薇周婷玉)截至9月20日,200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630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335万人,倒塌房屋14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630亿元。

  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2005年中央各系统共下拨抗灾救灾资金41亿多元。

  据了解,在2005年,民政部共启动应急响应25次,向灾区派出工作组49个,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灾补助费23亿元。此外,民政部还向各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3.8万顶,转移安置人口1316.1万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