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大拆大建 伤痛与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4:48 新民晚报

  人民日报不由你不信:2002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2亿平方米,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的37.5%;2003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2%,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的41.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大拆大建确实让我们的城市旧貌换新颜,但也给我们带来伤痛和遗憾。

  在相当一部分城市,不管老街、老巷、老院、老房有多久的历史,注入过多少地域风情,沉淀了多少人文精神,一概重新规划建设,文物部门确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不能幸免,致使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大拆大建之后,少了最能代表自己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多了各地风格雷同的现代新区。

  超大规模、超大范围改造旧城,使相当多刚刚建成十几年甚至几年的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完好的建筑被拆除,造成建筑生命周期过短,许多城市建筑寿命平均下来甚至不到30年,仅为设计寿命(50年到70年)的一半。大规模拆迁导致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更是人所共知。

  大拆大建造成巨大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各类房屋建筑存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建筑能耗直线攀升。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加上施工生产环节的能耗,建筑能耗总量超过社会总能耗的46%。

  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房屋拆迁模式,其实质是“毁祖宗房,吃子孙饭”,其内在动力是“经营城市,以地生财”。地方政府将划拨土地上的房子拆掉,将几十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再将几十年的地租一次性分摊到购房人身上。这种“不计成本,大拆大建,以地生财,透支未来”的城市建设思路,背离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羁绊。(李忠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