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省第二届“十佳孝子”候选人公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05:5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的风尚,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创建文明风尚的群众性活动延伸到每一个家庭,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建设更加祥和、文明的四川,由团省委、省委老干局、省社科院和本报从8月开始联合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十佳孝子”评选活动现在进入候选人公示阶段,无数孝敬父母、长辈,义务赡养社会老人,为老服务无私奉献,尊重理解再婚父母,热心老年公益、福利事业等的“孝
子”和故事感人至深,具有广泛社会影响。

  经组织和社会推荐,全省共有500多人报名参评四川省第二届“十佳孝子”。组委会通过层层审核,由专家评审组精选出20位“十佳孝子”候选人,拟于9月28日对最后获评者进行公开表彰。如有情况反映,请告知组委会,电话:028—86636035。

  【王会玉】女,51岁,家住阆中市保宁镇大东街54号。王的公公是离休老八路,曾经痴呆9年,瘫痪3年。为照顾好公公,5年前,王会玉说服丈夫,毅然辞去了阆中市医药公司业务科长职务,专心在家侍候公公。在王会玉精心照顾下,现年89岁的公公得以完全康复。王会玉平时照顾老人精心细致,体贴入微,成了公公病床前的“孝媳”。

  【王琼珍】女,现住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云绣社区一组。王琼珍的母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当时年仅11岁的王琼珍不得不辍学在家,开始担负起照顾母亲的重担。为照顾好母亲,大龄的她甚至不愿出嫁,后在乡亲们的关心下,才与一位愿与她共同孝敬母亲的青年结婚。王琼珍几十年如一日为母亲端水送饭,倒屎倒尿,看病就医,使得老人家身心愉快,同时也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孝女”。

  【毛桂兰】女,53岁,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官房村妇代会主任。毛桂兰20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孝敬养父母。多年来,她不辞辛劳,既要努力工作,又要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千方百计让养父母身心健康,生活得幸福,被人誉为好儿女。她同时还言传身教,使全村许多家庭涌现出了孝敬父母的好儿子和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她因此被市、区评为“三八红旗手”。

  【石永祥】男,59岁,家住绵阳市三台县塔山镇联胜乡,系民政福利厂厂长。1985年石永祥被三台县民政局任命为民政福利厂厂长后,就一心扑在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上。他用艰苦创业赚来的钱,建起了“夕阳红公寓”,成了“中国农村改革风云人物”。老年人生活有困难,他拿钱扶助;老年人无钱治病,他掏钱送

医院治疗,老人们在他的照顾下过得十分安泰。现在公寓里已有老人200多位,年纪最大的103岁,最小的65岁,他们都夸奖说石永祥是大家的好孝子。

  【孙国洪】男,彝族,45岁,中共党员,现任凉山州委老干局副局长。他老父亲因病住院治疗长达3年之久,他几乎每天晚上和星期天都陪护在病床前。父亲去世后,他除了自己尽心尽力照顾母亲,还常请妹妹回娘家陪伴母亲,使其母亲晚年生活愉快。在工

  作中,他不仅尊重、关心、照顾老干部,热忱为老同志服务,而且常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就医治病和解决生活困难,被当地群众称

  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榜样。

  【孙崇英】女,39岁,农民,现住成都市高新西区合作街道办事处西沿大街208号附21号。孙崇英21岁嫁入家境贫寒的周家,既要干农活、管理家务,还要悉心照顾公婆,却因生下一女孩而受到责难。2002年公公去世,原本下肢瘫痪的婆婆病情加重,不能走路、说话,吃饭要人照顾,大小便失禁。孙崇英不计前嫌,尽心尽力地照顾婆婆的日常起居,并常常推车带其出去散步,还曾背其到离家300米远的地方看马戏表演。她总是说,婆婆能安享晚年是她最高兴的事情。

  【李书】男,39岁,甘孜州康定县人民检察院科员。李书15岁起离开雅安的父母到康定与没有子女的大伯、大妈一起生活。他视大伯、大妈为亲生父母,成家后对二老的照顾无微不至,家里大事小事、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大伯去世后,冬天他就将大妈送到气候较好的雅安与自己父母生活,只要有假期便回去陪几位老人,带老人检查身体、旅游散心。大妈病重期间,他为其喂药喂水、接屎接尿,连续守候了11个昼夜。他对亲生父母也孝敬有加,在当地传为佳话。

  【李立川】男,31岁,现为绵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干警。李立川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长期以来既要照顾多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现已病故)和患尿毒症晚期的父亲,还要照料双目失明84岁高龄的祖母。同时,还经常扶助社会老人,扶危解困,助人为乐,用自己的一颗善良的孝道之心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被当地人赞誉为“心灵美好的孝子”。

  【何清明】女,59岁,现任广元市建设局副主任科员。何清明出生革命家庭,父亲是老红军。1965年,19岁的何清明以优异成绩从吉林省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正当她准备大展鸿图时,由于父亲随着年岁增高,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病复发,想回家养病,落叶归根。何清明毅然放弃自己的专业,陪伴父母回广元老家。之后,又有多次追求事业的机会,但她都一一放弃,选择了在父母身边尽孝。

  【陈刚】男,33岁,现在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办事处工作。陈刚半岁时被抱养给现在的父母。他视养父母为良师和榜样,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使其老有所乐。由于养父母与养子的特殊关系,在日常交谈中,陈刚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和蔼的态度对待老人,始终让老人感到他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吴明杰】男,汉族,36岁,资阳师范学校高级讲师,中共党员。1997年4月19日,吴明杰74岁的母亲一觉醒来,口不能言,右半身丧失知觉。对此飞来的横祸,吴明杰抱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态度及时将母亲送进医院治疗。此后他日夜不离母亲病榻,给母亲推拿按摩,擦身抹背,更换衣裤,不遗余力地和母亲交流,不仅使母亲慢慢地开口说话,还奇迹般的能站立行走,彻底战胜病魔。

  【杨路】女,汉族,50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党员。杨路两岁时父亲就瘫痪在床,母亲勇挑生活重担,悉心照料父亲的行为,从小感染并影响着杨路。她自幼就懂得孝敬父母,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长大后,她自觉把中华民族的孝顺美德升华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社会作最大贡献。如今,身居要职的她,不仅4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父亲,工作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97年7月,杨路一家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林晓昌】男,43岁,籍贯

福建,菲律宾华侨,恒昌(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侨联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四川闽南商会名誉会长。于1997年在四川投资兴业。林晓昌先生事业成功,热心捐助公益事业,义务赡养了许多社会老人。1980年,林晓昌认南洋华侨林福来为父亲。其时林已66岁且疾病缠身,膝下无儿女,林晓昌改自己的黄姓为林姓,以慰二老,全部承担起二老的赡养义务,直到给二老送终。林晓昌还找到林福来失散多年的前妻,及其儿子和两个孙子,并把其孙子送到华侨学校读书,承担全部费用。

  【周兰英】女,汉族,27岁,现住眉山市彭山县灵石镇红星村一组。她生父早逝,从小就非常孝敬母亲和继父。继父有病,家境困难,她小学毕业就自愿放弃学业,挣钱为继父医玻继父逝世后,周兰英把既聋又哑,还伴有智力障碍的母亲送到敬老院。她外出打工挣钱,定期赶回给母亲洗头、洗澡、买东西。她公开表示,自己的择偶条件是对方不嫌弃自己的母亲。她被彭山县政府评为“十佳孝子”。

  【张进城】男,汉族,50岁,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助理调研员,中共党员。张进城父亲早逝,他对含辛茹苦抚育自己兄弟姐妹长大的母亲极为孝顺。在部队期间,他把每月的津贴几乎全用在孝敬母亲上面,转业后,他侍奉母亲更加殷勤,一旦母亲生病,他除了上班时间,日夜守候在母亲榻前。母亲去世后,张进城对岳父、岳母也极为照顾,堪称为人子女的典范。

  【张璞】女,40岁,中共党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的会计师。张璞的家里常住人口曾达8人———她和爱人、婆婆,在成都打工的小姑和爱人,儿子,两个侄儿(她姐姐患病休养其孩子由她抚养)。2000年,她分到一套住房,房子虽不宽敞,但她首先考虑把最大的房间安排给婆婆居祝为了让婆婆生活得充实快乐,她鼓励婆婆参加老年协会,并承担婆婆参加老年协会各项活动所需费用。张璞不仅对自己的婆婆百般孝顺,对本单位的退休老人也非常尊重。2004年她被评为石人南路社区“孝星”。

  【斑玛拉姆】女,32岁,家住阿坝州金川县安宁乡一村。斑玛拉姆出生在甘孜州一个藏族家庭,结婚后公婆不幸全身瘫痪。在6年多时间里,斑玛拉姆悉心照料,端水送饭,洗澡排便,还和公婆拉家常,在精神上给予病人安慰。当村上有演出时,还把公婆背到现场观看。村上其他老人有困难时,斑玛拉姆也热心帮助。村上成立老年协会经费紧张,她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捐赠给协会,还义务投工投劳修建协会场所。被村老协、县妇联评为“五好媳妇”。

  【廖成菊】女,汉族,49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孝泉村一社村民。1980年与袁天云结婚,现有两个小孩。婚后,袁天云常年在外开车,家中所有担子都压在她肩头。袁天云堂叔袁正友,半身瘫痪,廖成菊把他当成亲爹照顾,做饭,送饭,洗衣服,擦洗身体,端屎端尿,无微不至,数十年如一日。老人说:“我这侄儿媳妇,真比亲生女儿还要亲,还要孝顺11998年10月,她被老龄委授予四川拾十佳敬老好儿女”称号。

  【谭金龙】男,汉族,22岁,绵阳市安县花荄镇竹元村6组村民。1983年,谭金龙出生时因药物后遗症,左手左脚残疾,亲生父母将他遗弃,被身患侏儒症的蒋绍碧夫妇收养。12岁时,养父去世。从此,谭金龙和养母蒋绍碧相依为命,无论生活怎么艰辛、困苦,他都不舍不弃。2004年6月,谭金龙的生父母找到了他,他马上就会有富裕的家庭,优裕的生活,但他毅然拒绝了生父母的要求,坚定地留在了养母的身边,并尽最大的努力,尽到为人子女对养母的孝道。

  【黎同云】男,55岁,中共党员,理发个体户,乐山市夹江县人。黎同云少年丧父,母亲为抚养他兄弟三人任劳任怨的美德震憾了他。1979年与兄弟分家时,他主动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从此,他和妻子对母亲孝敬体贴,小到日常饮食起居、修剪指甲,大到过生、旅游都细致入微,特别是母亲生病期间,更是端屎端尿,精心服伺。黎同云不仅孝敬母亲,而且还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表达自己对所有老人的敬爱。从1985年开始,他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荣军院、老干局、老协义务理发累计达2万多人次,舍弃个人利益数万元,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本报记者杜成蔡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