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们用不懈坚持感动中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08:10 东方今报
  由河南电视台主办,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和东方今报社共同承办的“帝豪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启动以来,热心读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目前,推荐信息已近200条。

  有人推荐救人献身的英雄李学生,有人推荐以身殉职的好民警任长霞、竹卫东,有人推荐为自己治病的医生,有人推荐自己的媳妇,还有人毛遂自荐……

  我们对读者的热心参与表示感谢,并从本期开始选取部分推荐人物进行展示,同时也欢迎继续拨打电话0371-65830000、65822005、65538232,发送邮件至dfjbzhangyp@sohu.com、gdtvly@126.com,或发送短信至13733800731、13838043699、13937177750、13938555166,推荐你心中的感动中原人物。

  薛跃 冰做的好爸爸

  推荐人

  薛跃的女儿、18岁的薛易寒

  推荐人

  感言

  “妈妈是水做的,容易哭;爸爸和我都是冰做的,不轻易掉泪。”

  人物档案

  薛跃,男,47岁,郑州轻工业学院职工。通过努力,他让患急性脊髓炎濒临瘫痪的女儿重新站了起来……

  感动故事

  灾祸突降 女儿不会走路了

  郑州轻工业学院家属院32号楼的一间普通民房,47岁的薛跃和妻子、女儿薛易寒居住在这里,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2003年9月份,灾祸突然降临了。一天上午,薛易寒被同学从学校搀回了家,两条腿软得迈不开步子,薛跃两口子一下子蒙了。

  看了十几家医院,医生的诊断一致:感冒病毒引发的急性脊髓炎,不好根治,容易复发。给易寒治病很快花光了家里的钱,但2004年1月,病魔再次将易寒击倒,她的双腿完全失去了知觉,大小便失禁,瘫痪在床。

  老爸苦心 女儿说他“冰做的心”

  一向笑声朗朗的小易寒,缩在床上,沮丧而绝望。薛跃的妻子天天以泪洗面。

  “女儿还小,人生刚刚起步,难道就让她这样躺着过一辈子?”薛跃思前想后,决心带着女儿,跟病魔拼一拼。他翻医书、看电视、拜名医、寻良方。

  一次,他看到一家中医院有种特殊的床,固定好病人后再慢慢竖起来,强迫病人双腿、双脚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薛跃看后大受启发,回家找了块大小合适的木板,开始对女儿“强化训练”。“腿和脚上撕扯着疼,很难忍受!”一开始时,薛易寒撕心裂肺的哭喊,邻居、朋友都不忍看见听见,妈妈流着泪躲了出去,留下爸爸薛跃,冷着脸坚持。“我疼啊!不练了!”“不练不行!”“爸爸是冰做的心!”薛易寒气得、痛得揪自己的头发。

  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薛跃心如刀绞,他只能低着头,装作看不到、听不见。一次、两次、三次……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4个月之后,易寒能扶着墙站起来了!

  心存爱心力助相似经历的家庭

  为了给孩子看病,薛跃家负债累累,不过坎坷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加同情有类似遭遇的人。

  今年年初,从青岛和哈尔滨来了两位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脊髓炎导致的瘫痪。听说了老薛的故事,已经绝望的家长像看到了一缕阳光,忙跑到郑州来请教。

  老薛一次次带着慕名而来的人去找曾治疗过易寒的医生,又手把手教他们康复锻炼的技巧和心得。“要是有条件,我真希望能让这些病人和易寒一起锻炼,他们互相影响、互相督促,一定都会恢复得更好!”

  点评:孩子生病了,当父亲的尽心照顾,似乎天经地义,没啥可“感动”的。但是薛跃这位父亲,不仅两年来天天以笑容为家里播撒阳光,还积极开发康复方式,让女儿重新站了起来。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懈坚持值得我们学习。01
他们用不懈坚持感动中原(组图)
薛跃(左)和女儿在一起

  王霆 几天不见就会想念的好片警

  推荐人

  郑州市翠华路阳光社区居民

  推荐人

  感言

  “关键是你只要有事找他,他就没推托过,像水管坏了,下水道堵塞了,不管是不是他的事,只要你找到他,他二话不说就帮你办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好事就不容易了!”

  人物档案

  王霆,35岁,郑州市翠华路派出所副所长,阳光社区片警,2002年负责阳光社区至今,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的问题“两天两夜也说不完”。

  感动故事

  他是一名普通的社区片警,可社区居民把他当亲人,几天不见想得慌,于是有人把他的照片放大了挂在自家的墙上;就是这名普通的片警,辖区居民听说要评选感动中原人物,扔下生意、丢下孙子、被人搀着就来报社推荐他。这些听着有点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却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

  水果贩中秋不做生意 来荐王霆

  2005年9月18日,中秋节,水果销售最好的一天,杨卫星和李德民这两个卖水果的,却关了门非要跟着社区的居民一块儿来东方今报社。

  和他们一块儿的,还有74岁的冯喜成老人和78岁的李文英老人以及阳光社区的其他居民共14人。

  他们要推荐好片警王霆。

  “要不是王霆,我现在哪儿能做水果批发商啊!”李德民抢先发言。

  “要不是王霆照顾啊,我这把老骨头早化成灰了!”74岁的冯喜成老人拽着记者的袖子,要让记者先听他说。

  “我也得说说啊,俺是特困家庭,媳妇残废,我常年有病,要不是王霆资助,俺儿子早上不起学了!”李庆银也抢着说。大家七嘴八舌,现场混乱而热烈。

  挂上红丝带 他第一时间为老人解危

  红丝带是王霆为社区的老人准备的,老人有事了,在门前窗前挂上红丝带,王霆就会及时赶到。

  李国忠告诉记者,他母亲去世两年了,母亲的遗像前至今仍放着那条美丽的红丝带。李国忠的母亲生前患的是心肺病晚期,就是那条红丝带一次又一次把她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有一次,母亲突然胸闷,李国忠又不在家,母亲慌忙把红丝带挂在窗户上。有人看到红丝带通知了王霆,王霆很快赶到背起她打的赶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王霆嘱咐医生先治疗,然后飞奔回家拿来2000元钱交了押金,事后医生说:“幸亏治疗及时,不然后果就严重了。”

  李国忠说,此后他母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给他打电话,直接挂出红丝带,找王霆。老人生前说:“看见红丝带就像看到王霆,心里踏实、暖和!”

  李国忠说仅今年一年,王霆发出的红丝带就有16条,只要红丝带飘起来,王霆肯定随后就到。

  雪夜里站岗 社区因他有了门卫

  “我们社区一直没门,王霆下雪天就在门口站着,几天几夜,硬是感动了我们领导,把门装上了!”张鑫说,沙口路2号院是郑州面粉厂的家属院,没有大门,摩托车、自行车经常丢。王霆当片警后,多次找面粉厂领导协商,都被拒绝。

  去年冬天连降大雪,王霆就裹着大衣站在门口,连着守了好几夜,“怕东西丢啊”。

  有天夜里,面粉厂主抓保卫的副厂长从门口路过,看见他这么晚还在门口站着,一问才知道是怕丢东西。副厂长被感动了,第二天就定下来要修建大门,还建立了门卫值班室,挑选4名责任心强的下岗工人值班。

  救急也救贫 他帮100多人重新就业

  “阳光社区是有名的下岗一条街!”78岁的老社区主任李文英说,经王霆手重新上岗的工人有100多人。

  吴翠英老人的儿子下岗后一直在家里闲着,找不来工作。有天王霆去了,说有个工作问他愿不愿意干,儿子喜出望外,第二天就上班去了。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碰巧找的呢,后来才知道王霆是到郑州市金水区的社会劳动保障局主动联系的。

  点评:从居民众多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王霆的很多好事都是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很琐碎,不过正像社区居民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好事就不容易了!”正是他这种一贯如一做好事的坚持感动了大家。02
他们用不懈坚持感动中原(组图)
给老人送去红丝带

  王永明

  掏空家底开路的人

  推荐人

  辉县市关山村十几位村民

  推荐人

  感言

  “要不是王永明,俺村的人都要走光了,原来我们那地方,实在是太封闭了,去买个米面都得一天!”

  人物档案

  王永明,男,48岁,辉县市上八里镇马头口村村民。他不顾妻儿反对,倾其一生所有,费时3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21公里的盘山公路。

  感动故事

  没有出路 村民只剩两成了

  关山村是新乡辉县一个闭塞的小乡村。

  82岁的任老汉说,他在这儿住了60年了,原来吃米面要从山下挑上来,“早上五六点下山,天黑才能回来”!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许多村民受不这种闭塞的生活,纷纷迁到山下,530人的村子只剩下130人。“现在的关山是个宝,当时老百姓快恨死它了!”

  修一条进出大山的公路,成了关山人的梦想。可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于这个常年靠救济的贫困村来说,无疑只能是个梦想。

  关山村村支书苦苦思索,最终想起了王永明。

  一分没留 掏空家底为修路

  王永明,当时是关山脚下最先富裕起来的一位农民,10多年的不懈努力让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当时想着可以搞个旅游开发,就算开发不成,也是给关山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吧。”

  王永明说起自己最初的想法很坦然,可当时妻子说啥也不同意,“咱干了一辈子,钱也够咱生活了,还干那累人的活干啥啊?弄不好,啥都没了!”

  “实在不行,家里的钱就一人一半,你的事业失败了,我还能给你留点钱生活!”妻子下了最后通牒。

  一边是自己的事业,是关山上百名老百姓的希望;一边是自己的家庭,是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的恳求……

  最终,妻子的眼泪没能留住他。2002年4月,他拿出所有家当——2000多万元,带着修路队伍上山了。

  两年半了 山里终于通了车

  修路期间,王永明几乎没回过家,天天吃住在工地上。两年半的努力,海拔1700米、21公里的盘山公路全部由人工修成。

  通车那天,全村人都来了。七里坡的老太太坐在路边,指着汽车说:“这是啥东西啊,看着真奇怪!”

  路通了,电也通了,村民还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景区建好了,关山申报成为省级地质公园,关山人从此改变了打柴为炊、土里刨食的生活,他们开饭店、办旅社、跑出租、卖山货,过上了好日子,当年迁出山的村民又纷纷跑了回来。

  点评:王永明不顾个人得失,为了给山里的乡亲找条“出路”,他不怕困难、风险,投入两千多万元,历时两年半,修成21公里的盘山公路,最终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他对事业和信念的坚持令人感动。03
他们用不懈坚持感动中原(组图)
王永明(右)在和村民谈论盘山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