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高校行走进海工大 范春歌被聘为德育教授(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2:26 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秦杰祁燕戴红兵汤华明通讯员刘海洋)昨日,本报高校行走进在汉军事院校———海军工程大学,受到该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是本报高校行的第40站。

  在海军工程大学新建的体育馆里,面对5600余名着装整齐、翘首以待的军官和学员,范春歌百感交集。早在4年前,她重走郑和航线临行之际,该校师生专程为她举办过送行仪式。

  报告会上,范春歌作了1个半小时的演讲,还将沿途所摄的《风从中国来———寻找法茂人》电视片与师生们分享,她精彩的演讲,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放眼五洲西洋行,春歌一曲振军营”。演讲完毕,范春歌收到该校赠送的珍贵礼物:一艘1:350复制的现代化舰艇模型,同时,她被该校聘为兼职德育教授。
本报高校行走进海工大范春歌被聘为德育教授(组图)
活动现场。记者金思柳摄
本报高校行走进海工大范春歌被聘为德育教授(组图)
范春歌被聘为兼职德育教授。记者金思柳摄

  范春歌演讲实录

  我的“海校”情结

  “在我家里,有一个礼物我视为珍宝,那就是你们学校送的一顶海军帽。”昨日,范春歌深情地回忆起2000年来海军工程大学作报告时,曾讲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扮演者李默然的一个故事。

  一部《甲午风云》让李默然蜚声全国,一次当他参观大连海军基地,在场的海军官兵仿佛见到邓世昌又回来了,这时,一位小战士走上前来,将自己的海军帽脱下戴在了李默然头上,令他感动万千,并永远记住了这位“最难忘的观众”。

  当时,范春歌将这个故事讲完后,没想到出现意外的惊喜———海校的师生也将一顶海军帽送给了她。

  “打捞”被遗忘的航行

  一个记者为什么要重走郑和航线?昨日,范春歌面对5000余名海工学子及官兵坦诚:就是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范春歌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中国人的海洋意识非常淡漠,大多数人可能知道麦哲伦、哥伦布,但却不知道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郑和七下西洋伟大的壮举,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需要我们去打捞。”

  让范春歌感到吃惊的是,第一个重走郑和路的人竟然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而英国一名探险家瓦纳驾着名为“宝龙号”的小船,从香港出发开始了重走郑和路。西方如此关注中国的郑和,更加激起了范春歌追寻郑和航线的决心。

  中国是我的护身符

  “我不是战地记者,但在关键时刻当了一次,因为,中国就是我的护身符。”昨日,范春歌说到此时,听众席掌声经久不息。

  2001年9月11日这天,范春歌只身在沙特采访,得知恐怖事件发生后,她的心情非常矛盾:是继续采访,还是返回中国,她在矛盾中毅然选择了继续前行。

  她飞到也门时,局势十分紧张,一天半夜,范春歌被爆竹般枪声惊醒,为防流弹从窗外飞进,她将枕头掉转方向。翌日街上出现高呼口号的游行队伍,她扎了条黑头巾,不顾一切地冲进队伍拍照采访……当地人得知她是中国人时,就会以“朋友、兄弟”相称,后来,她只用将中国结系于背包上,采访活动就会“畅通无阻”。

  带着脚伤寻找法茂人

  昨日的报告会上,范春歌作了1个半小时的讲演后,还将重走郑和航线沿途所摄的《风从中国来———寻找法茂人》电视片播放给师生们观看。

  2002年4月,范春歌到达肯尼亚后,不幸脚部受了伤,在医生再三叮嘱“要好好休养,不可行动”的情况下,她还是踏上了艰难的寻找郑和船员后裔“法茂人”的征程。27日,范春歌乘木船历尽艰难,终于登上帕泰岛上的西雨村,这里的法茂人不足30位。

  “虽说他们的皮肤已变黑、说的也是当地的斯瓦希里语,但岛上的长者仍是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称我为远方亲戚,历经几百年的沧桑,记忆变得零碎不堪,但他们始终记得,他们来自中国。”范春歌的这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听众。

  郑和播洒的是和平

  有听众问:600年前的郑和船队与人打过仗吗?范春歌的回答是,除了痛击海盗、与斯里兰卡打过一仗外,郑和所到之处,到处播洒的是和平的种子。

  范春歌说,她在印度科钦,看到了一块特别的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写着:“中国渔网大约于公元1350年至1450年从中国传至科钦。”科钦人告诉她,“中国渔网的传入使大海成为我们的银行”。

  范春歌总结道:“重走郑和航线,让我深深地感到郑和的伟大,他把中国人的友好、和平的种子种在世界各地。”当有听众称赞她是“女郑和”时,范春歌一笑:“我不能与郑和相比,他是天上的星星,我只能仰望。”

  院校传真

  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所有55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军五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以本科为主,研究生教学规模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是人民海军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学校设有30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在8个学科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兵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四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严谨、求实、拼搏、创新”的良好校风,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

  近年来,学校相继建立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等15个重点研究机构,确立了重点研究方向,承担了一批综合型重大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19项,获得军队、省、部级一等科技进步奖12项,许多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来源:武汉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