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反思“以貌取人”文化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3:48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朱洁报道百万打造、隐私、整容、美丽,任何一个词眼都能夺人眼球,而日前由湖南经济电视台播出的《天使爱美丽》节目,竟包含了上述所有元素。节目挑选出14个因外貌欠佳而在生活中四处受挫的女性,通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对她们的外表、心理、仪态进行改造,并必须接受整形手术“全角度零距离零剪辑”直播,最终获胜者将获得高达百万人民币的奖品。这样大规模女性整容手术的电视直播,在中国内地尚属首次,播出后也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和争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学博士陈焕然评论说:“这些‘天使’会
给社会列出一个不好的等式:一个丑女通过整容可以变成美女,可以获得原来她没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反思‘以美貌为中心’的文化误区,而不是为之喝彩。”

  过五关斩六将成就“天使”

  《天使爱美丽》从上万名选手中海选出14名选手,她们的脱颖而出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14名选手将接受体型、仪态的重塑,以及外科整形手术和出镜训练的考验。90天后,选手将第一次看到“重生”后的自己,通过淘汰赛,7名选手将最终获胜,她们会得到巨额的奖品和再教育奖学金,帮助她们拥抱新生活。她们的表现、改变程度、气质、自信度等因素,是专家评审团考核的主要依据。

  然而收获美丽需要付出代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参赛的选手们坦言,谁也不知道三个月后的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新问题,但她们还是选择了“飞蛾扑火”。除了生理上的疼痛外,她们还需要舍弃自己的隐私,讲述她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感情故事,更有甚者,是拿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做赌注。

  整了容貌,却忽视了心理

  这些选手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是她们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外表表示不自信,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表示不满,并把原因都归结在自己的形象上。

  她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评论说:“这些选手都存有心理误区,她们都认为,自己在整容后就会完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有的人认为自己走在街上会拥有100%的回头率,有的人认为自己马上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的人则认为白马王子就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陈焕然认为,即使选手的整容手术成功了,给她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处,整容成功后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是假如做了变化太多的整容手术,她本人和周围的人很难接受改变后的她;第二种是整容者本人对整容期望值太高,导致整容后的心理落差无法调整。

  美丽并非只有一种标准

  容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关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改变,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困扰。“美貌中心论”给当代人施加了太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整容来重拾自信。

  陈焕然评论说:“我们对美丽的理解都太单一了,当我们提及美丽这个词时,往往脑海中闪现的就是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白皮肤的女性。我曾经和李银河以及一些美学专家探讨过美丽标准的问题,我们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审美多样化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个性化、多元化、平民化,是美丽的三大评判标准。个性化和多元化可以改变单一审美观给女性带来的无奈,平民化可以让全民有参与性。”

  陈焕然认为,审美多样化对整容医生和整容者的审美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有时候整容者的审美标准非常狭隘。

  陈焕然经常遇到和他审美不一样的整容者。曾经有一个来整容的清华哲学系女研究生,要做一个开双眼皮的手术,而陈焕然认为她的单眼皮非常漂亮,和她整体的脸形也非常协调。可是她非常固执,坚决要求进行手术。陈焕然尝试用纸片、用工具模拟出她手术后的基本效果,试图想说服她打消开双眼皮的念头,但最终失败了。为了她的将来,或者是说为她负责,所以,最后还是拒绝了她提出的整容要求。

  【误区一】

  能够接受改变后的自己

  陈焕然讲述了他曾经接待过的一名整容者。李是一名年过四十岁的知识女性,手术前她想让自己变得既年轻又漂亮。经过医生的全面设计,她的手术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当陈焕然给她拆掉绷带后,看到镜子里自己美丽的新面孔,很高兴,但回家后她要孩子拥抱自己时,孩子的眼神非常迟疑,甚至拒绝叫她妈妈。李每次洗脸、梳头时,只要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就止不住泪如雨下。因为孩子的不接受,她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新面孔了。丈夫也很痛苦,每当夫妻亲热时,看着眼前的妻子总有一种陌生感,似乎妻子已经渐渐离他远去……

  陈焕然说,这是由于整容者对手术前后的变化没有足够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严重不足造成的,人的脸就是你每天看到的自己,而且家人、朋友、亲戚看到的都是这张脸,一旦把这张脸改变了,你就不是你了!对于这样的整容者,她们更需要的是从心理上学会适应。

  【误区二】

  整容之后,拥有一切

  整容界的风云人物丑女张静,就是整容成功后依然留有心理问题的典型。在整容一年后,张静吐露了她整容后的自我心理调整。

  “我以前屡屡求职碰壁,自己曾固执地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副漂亮的脸蛋,也就拥有了一切。整容后,一位媒体朋友带我去参加一个招聘会,我满以为这回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有什么技能?这个问题好像一盆冷水把尚沉浸在整容成功喜悦当中的我彻底浇醒了,原来除了一张不再吓人的脸外,我仍然一无所有。美丽并没有让我拥有一切。”

  美国

  反思“以美貌为中心”的文化

  美国作为整容真人秀节目起源地,现在正在反思“以美貌为中心”的文化误区。根据权威部门调查,全美目前有3000万未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周有103美元的美容支出,包括购买化妆品、去美容院等。业内人士相信,时尚杂志、好莱坞电影以及整容真人秀等节目,对激发青少年的美容热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德波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马修·赫滕斯坦博士认为,由于青少年还没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这些节目所误导,这类节目没有考虑到大面积的整容是对身体的极大伤害。尤其是这种为参加比赛而进行的整容行为,本身就是冲动和非理性的。

  纽约SpaFinder.com网站的总裁苏茜·艾利斯说:“研究显示,女孩子们的自尊心在12岁以后普遍下降了,因为对个人吸引力的担忧影响了她们的自尊心。如果你是一个9岁女孩的家长,你是否打算告诉她外貌对一个人很重要,她需要去做美容?有很多减轻压力和提高自尊心的方法,而且既便宜又有效,但如果妈妈带孩子去美容疗养中心,那么又有哪个孩子还愿意去学习、去丰富自身内涵、或者是去做体育运动呢?”无论这种讨论有没有结果,这都是个良好的开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