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东亚多边合作有利于中日关系(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2:38 新京报 | |||||||||
昨日,在“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中日两国的知名学者开展交流,就两国关系进行研讨。 日本21世纪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田中直毅在会上发言。 昨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进入第二天。记者就有关中日关系的系列问题,对与会的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日本21世纪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田中直毅等中日两国知名学者进行了采访。
第1部分 历史问题 日本不能用自身价值观以偏概全 新京报:日本媒体报道说中国提出的历史问题是政治问题,而中国坚持历史问题是曾经的侵略国承担历史责任和国际道义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田中直毅:这是在历史问题上认识的差异,是日中在文化问题上的差异,文化因为国家不同而不同,包括对死者的认识,应该承认这种差异。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种差异? 田中直毅:首先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然后再想办法解决,现在日本对中国、中国对日本都带着固定的思维方式,日本以自己的想法看中国,中国也以自己的想法看日本,双方对对方文化都缺乏深入了解。日本人应该同中国的年轻人好好地进行交流和讨论,中国人也应该多了解日本的情况。为此,双方的媒体都应该为各自国民了解对方的文化发挥正面的作用。 金灿荣:日本有一个独特的历史观,他同人类的普遍价值是有距离的,同大多数国家的历史观是不一致的。从长远的观点看,独特的历史观还是应该服从于普遍、大多数认可的历史观。从多数人的视点判断问题,只有这样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以独特的价值观否定普遍的价值观。 历史问题只是中日关系的一部分 新京报:现在历史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障碍? 黄大慧:我们要明确,不能把历史问题扩大化,也不要把其他问题历史化,中日 关系不仅历史问题,还有其他共同利益,历史问题只是中日关系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死结。因此要求中日两国更加注重大局、注重东亚地区的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举行此次论坛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把对中日关系都关心的学者召集起来。不仅仅是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还有其他领域的学者,如果今天只讨论历史问题,那可能很难解决问题,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讨论,更多的是要讨论东亚合作这样更具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我们也讨论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第2部分日本政策 小泉获胜不代表日本右倾化 新京报:自民党取得众议院大选胜利后,修宪拥有自卫军的可能性增大了,自卫队海外派兵也更为容易,这是否意味着自卫队将在日本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田中直毅:有关自卫队内容的宪法修改涉及宪法第9条第二款,原有的规定是不保持战力,但实际上日本是拥有自卫队,拥有战力的,如果不修改,将很难对下一代进行宪法教育。自卫队改名为自卫军,是以防御为目的的。 黄大慧:日本声称的目标只是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但中国作为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我们就要产生疑虑,为什么要修改,修改什么,修宪是多方面的,也需要很长时间。日本国民也不会允许军国主义复活。 新京报:此次小泉获得众议院大选胜利后,有分析指出日本可能进一步右倾化,对此你怎么看?金灿荣:不能这么说,实际上日本政治的保守化很早以前学术研究界就注意到了,但不能说此次大选以后日本社会也右倾化,此次大选胜利是小泉成功地将大选主题定位为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决,小泉是一个成功的政治演员,但是日本民众支持小泉,并不意味着他们也支持他参拜靖国神社。 刘江永:此次日本大选的主题是邮政改革,而不是靖国神社,不能说小泉自民党获胜就意味着日本选民也右倾,多数日本选民还是希望小泉改善同邻国的关系,改善和改革应该是小泉新政权的关键词。修宪并不一定意味着走向军国主义,关键要看怎么修。当然,对于部分右翼分子希望通过修宪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对此我们也应该警惕。 对日政策随日本变化而变化 新京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政冷”,但此次小泉大选却依然取得了胜利,联系到这一事件,应该怎么理解我国的对日政策? 金灿荣:中国学术界对于日本政治的保守化早有分析预测,但在政策层面上某些领域有些滞后,但这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必然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增强,中国外交的关注点也在扩展,不可能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关注日本,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在中国全球决策中的地位是下降的,这样就导致我们政策的调整比日本社会、政治的变化稍显滞后。 日本变化了,我们的对日政策也应当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但变化也不是绝对的原则,日本有些变化超出我国国家利益的底线,这些我们就不能变化,比如说靖国神社问题。 庞中英:目前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目前相对于日本而言,只是一个出口基地和初级产品制造基地,贸易地位、技术地位是不平等的,日本可能认为,中国会更多希望日本的投资,也会对日本产生经济上的依赖性,从而导致日本一些政治外交举动无视中国的感受,一意孤行。 第3部分 中日关系多边合作有利于中日关系 新京报:此次论坛定名为“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其中有何含义? 黄大慧: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中日关系陷入“政冷”,民间涉日情绪比较高涨,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理性看待。 我们把此次论坛的主题定为东亚合作论坛,我们想法是,全球化、地区一体化是潮流,因此想搭建这样一个促进官学研对话、促进东亚地区合作的平台,中日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将中日关系同东亚合作联系起来,是考虑到目前这两个东亚大国关系陷入了困境,所以在这里讨论怎么打破困境。 我个人认为,不能就中日关系看中日关系,要放在区域里考虑,力图多边解决,不能总是守着传统的观点,中日关系要放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视野,这样我们的视角才能更长远更宽。中日两国有共同利益,但这一利益不应只限制在两国的范围,还应该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的利益,中日是东亚最主要的两个国家,没有中日合作,东亚合作就无从谈起,东亚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日合作。 刘江永:对于东亚发展经济共同体,甚至安全共同体,东盟和中国都积极参与。 但由于中日政治冷淡,日本对于同中国开展合作不热心,如果中日双边关系不改善,多边合作也将受影响,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东亚多边合作和一体化的进展也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为双边提供一个合作的舞台,也有利于加强双方了解,正是因为中日存在问题,更应该促进多边形式。 但是多边只是有助于双边问题解决,不可能完全解决双边问题,最后还要靠双边自己在一些敏感的原则问题上做出重要抉择。 靖国神社问题是关键所在 新京报:中日政治经济关系以后可能如何走向? 刘江永:靖国神社问题仍是关键所在,这实际上是中日在历史观上的冲突,如果小泉还要参拜,还期待中国接受他的举动,那中日政治关系恐怕不会太乐观,虽然中日之间还有其他问题,但只要在这点上尊重中国人民感情,中日关系改善还是有突破口的。对于日本对华外交的走向,因为小泉内阁目前还是原班人马,新内阁还未形成,外交走向还有待观察。 至于中日经贸关系,尽管长期来看发展迅速,但是今年以来,因为政冷,已经影响到经济,今年日本对华贸易仅增长了9%,对华投资仅增长了1.9%,是十年来的低点。如果政治关系得不到改善,中日经济关系将大幅度下滑,日本将落在欧盟、美国对华贸易之后,失去中国经济在奥运前后的黄金发展机遇。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白飞 张霄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