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山里一支不灭的红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6:56 大众网-齐鲁晚报

  1953年的冬天,南京师大学生李振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到沂蒙山区的沂源援教,来到了沂蒙老区最为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韩旺村。

  出乎意料的贫穷落后,令李振华始料未及。走进作为教室的3间破庙,映入眼帘的是:洞一般的窗户、掉落一半的门、透风撒气的四壁和散落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大石头是课桌,小石头是板凳,没有表,要看着日头掌握时间,阴天时,烧完一段麻秆就是一节课的时
间。

  天刚蒙蒙亮,教室里一下子围拢来38名学生,最大的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只有7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自制了28种教具,业余时间翻山越岭到孩子家里补课。1955年,沂源县其他学校的升学率为10:1,而他教的8名应届毕业生全部升入了中学,轰动了整个沂源。

  1965年,李振华被调到与韩旺相邻的张家坡乡中学,一干又是15年。为了更好地照顾那些住校生,李振华干脆搬进了男生宿舍,冬天为他们盖被子,夏天为他们驱赶蚊子。

  有一年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一封“父病重,速归”的电报从南京飞来。但他想着眼前这些高考在即的农家子弟,只好安排上高三的儿子回家伺候老人。

  父亲的离去击倒了母亲,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故乡街道居委会的领导给李振华在南京联系好了一所学校,希望他能调回去照顾老人。可李振华还是放弃了这最后一次调回的机会。一位姓顾的村民提出:“就让俺闺女替你到南京侍候老人吧。”李振华要按月支付报酬。就这样,在此后长达10年的岁月里,先后有8位沂蒙老乡的孩子,轮流到南京去照顾李振华的母亲。

  1997年7月,李振华退休了。平时怕影响他工作而久不登门的山里乡亲,纷纷前来看望;在他工作了十多年的韩旺,群众自发捐款为他雕了一座汉白玉塑像。

  这一切,又令李振华寝食难安。对老区人民的殷殷真情,拿什么来回报?李振华倾其所有,把半生仅存的15000元积蓄和5000元国务院特殊津贴,分别捐献给他工作过的韩旺中学、张家坡乡中学和县实验中学。

  李振华教过1万多学生,考入大中专等各类院校的就有数千人;52年中,他累计捐款30多万元,资助学生2000多人,完全由他供吃、穿、学杂费,最终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就达36人。

  (本报记者)

  主人公简介

  李振华,男,1935年11月生,汉族,中专文化,沂源县退休教师。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扎根沂源52载,无怨无悔默默耕耘,把全部的爱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倾尽所有捐资助学。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全国文化教育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