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下长城”揖英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9:09 河北日报

  本报记者刘萍发自雄州镇

  雄州镇,今雄县县城所在地。唐代在此置瓦桥关,宋代时设雄州,为“三关”重镇之一,北宋景德初年为防辽入侵筑雄州城,古城池气势宏伟。如今,当年杨六郎抗辽的古战场早已逝去,荒草长满了古城墙,那条绵延于地下的神秘古战道,也很难让人遥想“地下长城”的雄姿。

  雄州镇,与其说是一座历史古镇,还不如说是一座军事重镇。有关文献资料和民间艺术形式,将“杨家将”的爱国忠魂描绘得活灵活现,殊不知雄州镇就是杨家将抗辽的主战场,这里流传着许多悲壮、惨烈而又动人的故事,雄州古镇也因此让历代人传唱、铭记。

  行走在雄州新城,俨然是一座现代化小镇,想寻找点古迹很难。但提起“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民歌,当地人大都会哼上一两句。据说,唐县、雄县还有霸州这一带是历史上杨六郎长达十六年抗辽战争的主战常古代的“三关”指的就是:瓦桥关(雄州)、益津关(霸州)和淤口关(信安镇)。当年,雄州中心大街南头与大清河相接,河上架一道桥,称为“瓦桥”,是控制水陆的要隘,“瓦桥关”便由此桥而得名。

  据当地70多岁的李如会老人回忆,瓦桥是一座木结构的桥,他们小时还有,现在已建成了水泥钢筋的大桥,原先的木架子还依稀可见。他上中学时,城墙还有六七米高、四五米宽。老人陪着我们走了许多地方,在县房管交易所后面见到了一段被野草和杂树湮没的土墙,那就是雄州古城墙,丝毫不见雄关的影子。我们感到有些失望,可他还是自豪地说:“我们还有举世闻名的‘地下长城’呢。”

  他说的“地下长城”即指雄州古战道,当年它的发掘确实令世人震惊,主要有两个遗址:一是大台遗址,另一处是祁岗村遗址。古战道高约0.7至1.9米、宽0.42至2.15米。有专家认为这条边关古战道始于雄州的铃铛阁八角琉璃井,向东北经大台、祁岗延伸至霸州、文安、永清,绵延几十公里。

  关于雄州古战道,据《霸州志》记载:“引马洞(雄州古战道)杨延昭所治,始于州城中通雄州。”另《雄县新志》记载:“雄城中圆通阁山门前一井,故老相传霸州城内亦有井与此地穴相通,宋初两城守将计军事于穴中往返外人不知也。”雄州古战道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内壁用同一规格的青砖垒砌,其规模之大,延伸之长,类型之多,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

  至于这条古战道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刘浦江教授认为,它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辽人入侵。至于修建古战道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说为了与辽作战之用,属于军用;一说是老百姓为逃避赋役,自己挖的“避难所”。我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据说在大台遗址处,保留着兵器库,有翻板、闸门、掩体等军事设施。另外,从规模和砌砖的统一规格来看,也不可能为民间修筑,因为此工程不亚于修筑一座“地上长城”的工作量。

  抗日战争时期,保定人民采用的“地道战”,起初有人说是学习国外抗击法西斯之法,殊不知在雄州一带,早在一千多年前杨家将就已大规模运用了此种战法,而且古战道修造之精美与合理,绝非一般工程所能企及。如果把我省的邯郸、永清和雄州、霸州一带的古战道都开发出来,那将是一条蜿蜒于地下、神秘而宏伟的“地下长城”。

  我们来到大台遗址,杨六郎的“点将台”早已了无痕迹,古战道口也被人为封死,断裂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躺在草地上。据当地看管古战道的老人讲,为了工程开发,用石灰水泥灌死了地道口,不能进入了。我们又打听位于祁岗的古战道遗址,得到的回答是,入口也被坍塌的小屋掩盖住了,已无法进入。

  雄州古镇的身影越发地模糊起来,瓦桥、古城墙、古战道……与我们愈行愈远,在被封死的“地下长城”入口前,我们只能深深一揖,为当年的英魂哀悼,也为千年的文物古迹哀悼。同时我们也陷入了沉思: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之间应该有着一种关系,但绝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