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方起、张翠英:苦日子里走来的恩爱夫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0:4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李淑丽 张辉

  夫妻档案:丈夫王方起,男,66岁,生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远洋公司退休干部;妻子张翠英,女,66岁,生于市秦皇岛市海港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退休干部。1969年12月13日结婚,现居住于海港区红旗里小区。

  圆梦行动:记者向两位老人询问有无向往已久的愿望,在本报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帮他们实现。

  老两口开心地笑了,他们异口同声说:“没有。”随后,张翠英老人说,几十年来他们经历了秦皇岛解放以来由一个煤港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现在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哪还有更多的奢求?这时王方起老人接口道,他们只想借本报传达他们的美好心愿,就是祝港城所有的老年人都过得幸福快乐。

  这是一对有着同样灿烂笑容的老人,昨日记者一见到两位老人,立即就被被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默契而甜蜜的氛围包围了,好动而健谈的王方起老人兴高采烈地讲述着他们老两口过去的日子,温婉而贤淑的张翠英老人微笑着倾听,并不时给予提醒和补充。

  经人介绍的一对“大龄青年”

  1961年9月,刚刚高中毕业的王方起,因家境清贫过早地踏上了工作岗位,被分配到了秦皇岛市外贸局(现河北省外贸局秦皇岛外运分公司)负责租船管理。毫无英语基础的他,在上班之初就遇到了语言不通的难题,为了攻克这座难关,好强的他在此后几年里,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和英语学习上了。

  八年时光转眼即逝,29岁的他渐渐步入了“大龄青年”的行列,为他的婚事心急如焚的父母,多次找人给他介绍对象,但因他的固执迟迟不见动静。1969年3月的一天,一位亲戚再次找到他为他保媒,女方的党员身份、孝敬老人的作风,都令王方起动心,遂同意前去见面。

  于是次日下午,在亲戚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同在开滦路的公安局办公房与张翠英见了一面就算相亲了。说起那次相亲,王方起老人开玩笑地说张大妈“政治可靠”、孝敬老人,而且双方年岁都大了就凑合了。在记者的追询下,王方起老人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那天张大妈虽说和别人一样也是一身蓝色工作服,可那漂亮的长相和文静的气质一下子就打动了他的心。说到这里张翠英老人一脸的红晕,小声叮嘱王方起“别说用不着的”。

  张大妈告诉记者,因早年丧父,母亲一人带着她姐弟三人艰苦度日,贫困的家境让她更早地离开学校,初中毕业就进入公安局档案室工作了。为了帮母亲养家糊口,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一转眼岁数就大了。有人介绍王方起时,因有个相熟的老领导调到外贸局工作,说这个人不错就同意了。

  毛主席画像证婚的简朴婚礼

  相处半年后,两人感觉“还不错”,就于1969年12月13日举行了婚礼。外贸局拨给王方起的11平方米的单身宿舍就是他们的新房,一对自己打制的箱子、一张吃饭用的小木桌和同事们为庆贺他们结婚送来的锅碗瓢盆就构成了他们全部的家当。

  结婚的当天,两人依旧各上各的班,晚上下班后张翠英自己骑着自行车来到“新房”。两人每人带一朵小红花,向摆好的毛主席的画像及著作鞠躬,再向王方起的母亲和参加婚礼的同事分别鞠一下躬,随后给大家发点瓜子和糖。这就是整个结婚过程,正如张大妈说的“就是大家热闹一下,说明以后就一起过日子了”。

  的确这种“热闹”仅持续了半个来小时,因结婚当日正赶上前苏联大使回国,形势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国家进入一级战备,王方起的同事们很快都被叫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了,虽然王方起因“情况特殊”准许留在了家里,但是也得随时听候调遣。

  互相扶持走过“文革”的日子

  婚后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才70多块钱,生活十分清苦,但孝敬的两人仍将张翠英的母亲接来同住,并每月给王方起母亲一定数额的生活费。次年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一家三代四口挤在那间11平方米的房子唯一的一张大炕上,这就使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显得捉襟见肘了。

  但生活的厄运并未因此而远离他们,1970年政治的灾难降临在王方起的身上,前一天还是学习毛选的先进分子在为众人做报告,次日就变成了“现行反革命”被停职查看,在经历了打扫卫生、刷洗厕所等后,他被送去挖防空洞。工作一停就是3年多,后因单位缺人临时调他回来继续上班,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却一直戴了8年直到拨乱反正才真正得到平反。因为王方起,在公安局工作的张翠英也被领导叫去谈话,让她离开公安局。而张大妈对王方起的坚信不疑态度,令她的领导打消了调离她的念头。

  俗话说“祸不单行”,1972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全家人又差点因煤气险遭不测。据王方起老人讲,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他们又是靠生炉子取暖,半夜不足两周的儿子突然哭闹不止,被吵醒了的他一动身就感到自己恶心想吐、头重脚轻的,有点煤气中毒常识的他马上意识到不好,急忙挣扎着爬起来推开了窗户,这才救了全家人的命。

  他说,当时真是多亏了儿子,当时老岳母因年老体弱已经不省人事了。后来一检查才知道,因为天冷烟道被冻死了,煤烟排不出去惹的祸,后来王方起一家宁可冻着也不敢在屋子里生炉子了。

  80年代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

  随着1978年的平反,王方起申请了18年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此后好事更是一件件接踵而来,1979年,外贸局给王方起分了一套50平方米的两居室。1989年,外运公司又分给他们一套80平方米的三居室,此时老岳母、儿子也可以各自有了自己的小空间。说起每次分房的经历,夫妻两人难以掩饰满心的欢喜,王方起老人更是不停地用“乐得不行了”来说自己当时的心情。不过每次分了大房子,两位老人都考虑到还有那么多没房户,于是都主动将原来的房子交回了单位,为此有人说他们傻,而两人却说这样过得安心。

  幸福的日子过得飞快,1994年张翠英老人退休了。但闲不住的她仍回到原单位帮助做些临时工作,直到1998年为照顾病弱的老母亲和看护刚出世不久的小孙女才真正回到家里。而1999年底退休的王方起却远没有她那么好的适应能力,突然的赋闲令他百无聊赖,用他的话说真是烦得不得了。“在家呆着烦,到街上散步人多也烦”,于是他经常去爬山,可很快就踏遍了港城的多数高山,这种日子直到三年前他的组织关系正式转入红旗里社区才结束。

  2002年的4月份,他接到社区居委会打来的电话,让他第二天去开会,这次会议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本质变化。

  热心公益事业的老王此后每次都积极参加例会,参加社区组织的绿化、学习、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很有才艺的王方起马上活跃了起来,开始自编相声、小品、快板、三句半,他的作品很快成了社区演出的主要节目。现在红旗里社区的居歌,就是让他自豪的作品之一,听说还得到了市委书记的夸奖。在写作排练之余,老王还每日都在社区里转,看到社区里有什么好事或者百姓有什么意见,就反映给社区居委会。

  现在,王方起和张翠英的生活平静而幸福。每天王方起会搞一些创作,尤其是有大的活动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看到老伴乐在其中,张大妈在高兴之余,总是默默地做好“后勤工作”,在老王深夜为想问题睡不着时给他以宽慰。回首过去的日子,张大妈一脸的幸福,“这么多年来回头看看很是欣慰,觉得自己没嫁错人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