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十全腔》和漳州南词同宗同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3:01 海峡都市报

  N黄国华胡艳玲

  本报讯清脆悦耳的丝竹之音,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帝王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上,韵味高雅的旋律昨日在漳州市区古香古色的霞东书院奏响。

  当天下午,闽台南词(十全腔)首次交流会在漳州举行,漳州霞东书院“霞东钧社
”南词艺人迎来了台湾的同行。

  漳州南词

  完好保持宫廷逸韵

  南词属漳州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据史料记载,南词音乐始于唐初,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唱、吟、歌,舞、弹,总称《霓之曲》,为历朝宫廷雅乐,所以也称“国乐南词”。

  清朝时,南词从江苏传入江西,再由江西传入漳州。南词原先都采用坐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之间没有严格区分。开始以打击乐开场,然后前奏曲转入演唱,终唱后还有后奏。南词的主要乐器有扬琴、北琵琶、北三弦、二胡、笙、笛等,漳州南词还运用浪帐、北月琴、金刚腿等乐器。

  古朴雅静书院

  重奏天籁之音

  为避免珍贵文化遗产失传,从1999年开始,漳州市文化部门和南词老艺人着手开展了南词抢救工作。“霞东钧社”第六代传人苏水泉把躲过浩劫、珍藏多年的古谱公之于众。这是两本分别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公尺”谱,记载着近百首“霞东钧社”南词古乐谱。2001年,杨镇江、苏水泉、蔡锦波等老艺人重新组建了“霞东钧社”,并开始进行南词演奏排练。

  今年8月,经文化部门审批,漳州艺术馆“霞东钧社”南词古乐队正式成立,同时吸收6名漳州艺术学校学生,由老艺人传授演唱及演奏技巧,摆脱漳州南词后继乏人的困境,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继承,让人们在这古朴雅静的书院里重新聆听到美妙的天籁之音。

  台湾《十全腔》和

  漳州南词同宗同源

  此次率团前来交流的台湾十全腔圣乐团教授赖锡中认为:台湾的《十全腔》和漳州的《南词》同宗同源,都源于江苏滩簧,且演唱风格都是坐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均没有严格分工,且唱腔与说白都用“官腔”等,歌词、风格一模一样,是同源同宗的一对民间音乐姐妹花。目前,《十全腔》在大陆以漳州为主;在台湾主要在高雄、屏东一带,共有40个乐团,最大的一个乐团达100多人。

  据悉,赖锡中教授一行,于昨天下午从台湾高雄启程,半路遇到台风在澳门过了一夜,今天下午3时许到达漳州霞东书院,即刻举行《十全腔》演奏交流。赖锡中教授说:“在漫长的古乐演变过程中,江西、江苏的南词已融入其他音乐的元素,像漳州、台湾南词保持得如此地道、原汁原味的宫廷逸韵极为罕见,这证明漳台虽居海峡两岸,但同祖同音的事实永远无法改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