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商峰会今日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4:55 深圳商报

  深商峰会今日开幕

  十余载为“深商”鼓与呼,深圳商报成“‘深商’最权威解读媒体”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张荣刚张兴衍)今日,“2005年度深商峰会暨深圳城市论坛商界年会”将拉开帷幕。在这个国内社科界和有关媒体首次公开研讨“深商”经济现象的
大型研讨会召开前夕,深圳因特虎深商俱乐部负责人黄东和坦言:“深商”概念系深圳商报原创。而更多业内人士也认为,“深商”这一新型“商业族群”的形成与发展,与深圳商报十多年来对其给予的高度关注和呐喊助威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深商”,或者说“深圳商帮”,已成为继港商、台商、浙商之后中国当今又一个最为活跃的地域性“商业族群”。深圳商报作为国内以经济报道见长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深圳本土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与成长,关注着他们最新的市场探寻足迹和投资走向,也关注着深圳企业家的呼声、苦衷和愿望。正是这种强烈的关注,使得深圳商报成为“‘深商’最权威的解读媒体”。

  “深商”概念缘于1993年深圳商报“深资”北上的系列报道。该报道首次系统向国内外披露了“深商”“第一次北伐”的扩张冲动,以及内地刮起的“深商”雄风及“深圳模式”、“深圳效率”和“深圳效益”。

  1993年8月至9月,深圳商报记者金敏华自筹2万余元,沿着深圳企业投资的热点城市先后采访了大连、沈阳、珲春、五大连池、黑河、牡丹江、哈尔滨、北京、天津、烟台、青岛、上海、武汉、成都、海口等城市,历时近两个月。其后,这些有关“深商”北进的情况文章先后在深圳商报发表,持续时间长达3个多月,发表文章20余篇,文字近5万字。

  谈起当年采访的缘由,金敏华回忆说,他与当时合作的两位搭档注意到一个现象,当时“深资”成为内地省市招商的重点,成为继港资、台资之后又一区域性资本群体,首次以地域性眼光观察深圳企业问题。

  事实上,早在1992年9月,深圳商报第一次在国内提出“深资”这一概念。金敏华解释说,1992年小平南巡后,内地省市纷纷向深圳企业抛出“绣球”。当时,深圳投入内地的项目已达80余亿元,投资范围北至东北中俄朝边界的珲春,西南至中缅边界的瑞丽,投资项目以房地产居多。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秘书长郭万达认为,一个商帮产生有五个条件,即商业文化、商业模式、商业品牌、商业规模和商业人物。从深圳商报栏目、版面语言看,除其它四个要素的大量宣传之外,深圳商报在商业人物的宣传上十分突出,版式新颖,大图片,让一个企业家占去一个整版,社会影响力大。这许多关于“深商”的深度报道,无疑为“深商”这一“商业族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10多年来,深圳商报先后开辟了“内引外联”、“经济望”、“CEO对话”、“2005年度深圳经济人物”、“财富人生”等专版、专栏,为“深商”摇旗呐喊。众多“深商”领军人物如马化腾、任克雷、王石等都成为了这些栏目的“明星人物”。

  近年来,深圳商报又先后与中国企业家协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合办“全球脑库论坛”,与博鳌亚洲论坛联合举办“全球物流论坛”等,这些均成为国内一流的“深商”论坛。与此同时,深圳商报记者还纷纷著书立说,从更高的层面和高度探寻“深商”的发展轨迹,提供理论上的梳理和印证。本报记者徐明天撰写的《博弈危机——创维16年实战案例剖析》,本报地产记者李咏涛与朋友合著的《提问万科》等,广受业界关注和好评。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张荣刚张兴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