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百姓为何非要上“协和”凸显医疗体制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7:19 荆楚网-湖北日报

  据新华社电一个看病难,一个看病贵,焦点都在大医院。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端,包括大处方、高设备依赖、过度医疗等主要集中在大医院。最近,记者在北京几大著名医院现场采访,体会到“全国人民上‘协和’”的艰难与无奈。

  一边门庭若市一边门可罗雀

  9月18日,河南来的李国华早晨6点就来到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挂号处排队。他已经等了三个星期,“一开始,我不想从号贩子手里买专家号,现在有点后悔了!”

  晚7点时,大厅外面坐满等待挂号的人。记者在北京同仁、协和、积水潭、北医三院一带跟踪了一星期,知道除五六个带马扎的是北京人外,其余五六十号人都是外地人。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楼外面,每过中午,租躺椅的就开始排起长队。晚饭时分,三三两两的“号贩子”就出现了,本来14元的专家号,在他们手里300元到500元能“成交”。

  然而,北京同仁、协和医院附近的普仁等几家医院,午后候诊大厅就空空荡荡了。附近几家社区医疗卫生院所,有的一天仅收治一两个病人。

  有病就上大医院实在不合算

  开出租车的贾银广说:“王府井一家医院专治生殖泌尿科疾病,我把妻子送来,治疗三个星期花了一万多元!”他说:“这家医院,电台广告上说得可神了。我们慕名而来,说化验3天出结果,可直到第三个星期一才见结果。白天排队挂个号,拿一次药就是五六百元。打点滴的一次性针管,我们县医院也就几元,这儿就是20元。”

  据8月底北京市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级医院费用普遍高于二级医院。

  百姓为什么“迷信”大医院?

  “老伴切菜切破手指都要上大医院!”北京的柳国英说,“‘赤脚医生’怎比得上名牌大学毕业生?”

  “在北京看大医院太难了。您看门诊大楼外面的人群,大多是提前20多天来挂专家号的。”安徽的王伟告诉记者,他最终挂了一个普通号,“大夫告诉我,千里迢迢来挂专家号的患者,其实大多数病情并不一定要找专家。来北京看大医院,更多是心理因素。”

  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这自然容易形成消费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但是,全国人民上‘协和’,绝对不能怪患者,归根到底是有限医疗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

  全科医生:缺位的“看门人”

  近日,北京市医保中心确定三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医疗服务改革试点,以引导参保患者“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华人刘敦仁说,在加拿大、英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

  “中国医疗体系缺少一个‘看门人’,就是缺少一名全科医生,在病人去医院前判断是否有其必要。没有了这个看门人,哪怕只需要简单家庭护理的病人,也会寻求昂贵的医院诊治。”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