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警惕“奢市东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8:57 解放日报

  

警惕“奢市东移”

  来自国内外的信息显示:全球奢侈品市场正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加速向中国转移。据高盛公司报告,2004年国人购买奢侈品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2%,且加紧渗透,大有“东征”之势。

  奢侈与“人讲品位,物讲品牌”不同,是一种无益、无度的炫耀性消费。中国刚刚崛起,还在厉行节约、艰苦奋斗,莫非跃入了奢侈品消费时代?然而,事实是中国不仅成了国际商家必争之地,而且已拥有了路易·威登和古奇的第四、第五大客户群。经销古董表(单价5000余万元)的“江诗丹顿”在中国14座城市开办专卖店,每店月销20余件,许多顾客拎着一箱箱现金前往选购,场面“令人咋舌”。宾利一款1200万元顶级轿车,在华销量世界第一;劳斯莱斯一款585万元“幻影”系列名车,去年四个月即销出10辆。美国一家周刊评论说,标榜世界最高级的法国高级时装价格昂贵,但现实生活中几无实用价值,都快死亡了。数据证明,上世纪50年代还有高级顾客2万人,70年代已减至5000人,现今仅剩2000人左右。但在中国却盛况空前,人称“绝对不亚于日本,有朝一日将超过日本”。这种“奢市东移”现象,怎不令人纳闷、深思?

  据中国社科院调查,热衷于奢侈品的,不过是1万名资产超千万元的企业家与20多万百万富翁。但基础人群则要大得多,他们是大都市年龄在二、三十岁的年轻消费者,其中不乏“敢用明天的钱来享受”和“不为负债消费而担忧”的工薪收入者,尽管他们收入并不丰,家境也不富裕。譬如在上海工作的女孩,月薪不过两三千元,但她们甘愿花半年工资去专卖店购一款路易·威登的包,然后去挤公共汽车,出入社交场合,给人以新富人“掼派头”的感觉,甚至被戏称为“包法利夫人”。至于西方国家“奢品东征”,导致国人多少真金白银外流,目前尚无资料可考。然而据香港文汇报称,现今北京、上海两大都市居民的家庭负债率已高于欧美国家。诚然,这其中必有相当部分属购房、教育之债,但耗费奢市之债也绝非小数。鉴此,已有不少有识之士频频呼吁国人提高警惕,万勿上当。

  某些舆论不惜提出西方学者桑巴特理论,侈谈什么“正是奢侈造就了资本主义”,把奢侈当作“经济驱动力”。据说理由有三:一是它具有“创造市场的功能”,当社会生产规模超过人们基本需求时,它便能刺激消费和生产;二是“技术革新的发动机”;三是创造就业机会。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对封建统治者奢侈糜烂的生活并不陌生,其穷奢极欲毫不逊于西欧宫廷贵族。如魏晋时期,王恺用饴糖刷锅,石崇以蜡烛当柴,王恺以两尺高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石崇不惜甩手将其击碎,然后搬出几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来作为赔偿。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更是奢侈至极。她活着骄奢淫逸不说,死后还在棺材垫褥中镶嵌珍珠12604粒,宝石、白玉300多块。按桑氏理论,已不亚于西方的东方奢侈,岂非早就造就了资本主义?事实上西欧学者马克斯·韦伯早就驳斥了这种谬论。他认为,主张克俭节约的基督教新教义在资本主义伦理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即为人们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和科技进步提供了理性精神;而奢侈只会破坏人类节俭美德,糟蹋社会财富。诚如中国古训所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奢市东移”分明与我们当前创建节约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期盼国人,要警惕啊!

  徐文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