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数字透视水区变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1:04 乌鲁木齐晚报
数字透视水区变迁(图)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水区最大的亮点。

  水磨沟区1956年5月建制,当时是“一穷二白”,人口8112人,通往市区的道路仅有两条,没有现代工业,只有坐落在水磨河上的41盘水磨以及在六道湾、八道湾由私人开办的零星小煤窑。水磨沟区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商贸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荒山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辖区面积97平方公里,下辖1个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常住29个民族25.5万人口。到2004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3.43亿元,比1985年增长了50倍,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比
1985年增长了75倍。水磨沟区已成为乌鲁木齐市重要的中心区,并形成了工业、商贸、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财政收入

  2004年水区的财政收入比1985年增长75倍:

  1985年:245万元 1995年:2020万元 2004年:1.85 亿元

  个人收入

  职工收入 1956年:500元 2000年:9750元

  居民收入 1989年:2000年 2000年:7252元

  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9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9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择业范围不断扩展,工资水平保持平稳增长。

  ——工业基础显著增强

  1956年水磨沟区建区时,煤炭产量仅为3万吨左右,棉布产量3642万米,发电量182万千瓦时。到2000年,煤炭产量达180余万吨,棉布产量6539万米,发电量113097万千瓦时,分别比1956年增长了30倍、近1倍,26倍。2004年,工业有所增长,轻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区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2004年,全区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7亿元。

  ——商业发展迅速

  建区初期水磨沟地区仅有几家商店,到1995年发展到7个大中型综合商店,30多个商业、餐饮、生活服务网点,从业人员300余人。年经销额从1956年的40余万元发展到1995年的2亿多元。2000年全区商品零售额11亿元。现在的水磨沟区已形成以华凌地区为中心的建材市场商业圈,以王家梁地区为中心的生产资料商业圈,以东八家户地区北郊客货运站为中心的物流商业圈和以红山路饮食一条街、西虹路建材一条街、新医路陶瓷一条街、苏州路汽车机械一条街及其他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商贸富区的战略构想正在变成现实。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建区前水磨沟区道路狭窄、高低不平,全是土路。“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是过去水磨沟区道路的真实反映。建区后,区委、区政府认识到加强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注入资金,发动群众,在市财政部门的支持下,从1957年开始,先后建成水磨沟路、七道湾路、五星北路。1978年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1984年以后城市建设逐步正规化、法制化。从1984年开始对旧有道路进行了改建扩建,新建了西虹东路、南湖路,改造了克拉玛依东路。到2000年,全区8条主干道,15条次干道实现了沥青化,巷道90%以上实现了硬化。2004年,全区共完成巷道改造建设90条,总长23.7公里,改造面积达20万平方米。现在的水磨沟区道路宽敞明亮、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道路两旁高楼林立,树木青翠,商店星罗棋布,服务设施齐全。此外,建设供水管道,修建下水管网,全区95%以上居民饮用上了自来水,80%以上居民区污水进网。使用清洁能源,新建天然气管道,实行集中供热。2000年95%以上居民使用石油液化气,部分居民开始使用天然气;集中供热系统2000年完工,全区集中供热面积达980万平方米。

  图片由水磨沟区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高毅 写信)

  作者:徐靓 叶晓敏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