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1位银龄行动志愿者援疆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1:39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张春莉

  2003年7月,上海市西郊宾馆内,31位老年志愿者高举“银龄行动”大旗,冒着39度的高温,踏上了万里援助新疆之行。自此,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老年知识分子智力援助西部大开发行动———“银龄行动”试点工作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3年来,上海市先后有三批从事医疗卫生、教育、畜牧、文物考古专业的104位老年志愿者不远万里,从潮起潮落的美丽海滨飞赴沙棘丛生的边塞新疆,如戈壁滩上耐寒抗风的红柳,又如沙漠中默默奉献的骆驼草,用实际行动编织了一曲又一曲老有所为的暮年欢歌。

  日前,记者随全国老龄委“银龄行动”办公室组织的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赴新疆采撷了老年志愿者在援疆期间的一组组灿烂而激昂的强音符———

  “我真的感谢金医生”

  “我确实挺感激金医生,要不是他来阿克苏,我还生活在痛苦中!”在阿克苏自治区老龄办举行的“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座谈会上,闻讯赶来的皮肤病患者小满感激地向记者吐露着心声。

  33岁的小满高挑身材,披肩秀发,姣好的面庞上一双明眸顾盼生辉。然而,这样一个青春、美丽的姑娘却不幸于7年前患上了扁平疣皮肤病。为了治病,她与新婚不久的丈夫几乎跑遍了新疆地区所有的

医院,花了近万元钱,打针、吃药、理疗等各种方法都尝试过也不曾见效。

  “那时我都不抱希望了。想想这么多年,为治病受了这么多罪,不停地跑、怎么治也治不好,很灰心、很苦恼,整天也没有好心情。”小满苦涩地向记者诉说着。“今年,别人告诉我上海的老专家来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阿克苏地区中医院找到金医生。金医生看了我的病况后十分有把握地说,只要坚持吃药,两个月就能好。随后给我开了中西医结合的药方,又让我涂抹他自己配制的药膏,结果不到半个月红斑就都消下去了,总共花了不到300块钱。”小满神采飞扬地谈笑着,“所以,我特别感谢金海光医生。我想请金医生吃顿新疆特色的饭菜,金医生怎么也不肯去,说为病人治病是他的责任,应该做的。为了答谢他,我就把自己认识的所有病人都推荐给金医生。”此时的小满,一脸的灿烂,激动地向记者反复表白:“我口才不好,不知道怎样说才能表达对金医生的感谢之情!”

  小满所说的金海光医生,是沪上第三批老年志愿援疆者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今年已72岁,也是继2004年援疆后又自愿申请再次赴疆的老年志愿者。

  金海光医生瘦小精干、双目如炬,有着一手治疗皮肤病的绝活儿,他自配的治疗小腿慢性溃疡皮肤病药膏,曾先后被北京北平医药信息中心储存库、中华皮肤科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收录,并多次治愈了慕名前来求医的中外皮肤病患者。退休后,金海光每个星期仍应邀在上海瑞金医院、长征医院出专家门诊。有不少人出高价钱想买他的秘方都被其婉拒。

  记者问金海光这是为何?老专家恬淡一笑:“有些人想要我的医术秘方是为了挣大钱,我不乐意给他们;边疆的人民确实需要我的医术,我愿意免费送给他们,当初研发这项药膏的目的就不是为了钱。因为,患这种病的多是劳动者,像长期站立的教师、码头工人、纺织工人、交通警察等,均为易发病人群。能为他们服务,也不枉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教育。”

  谈到金海光的奉献精神,阿克苏市老龄办主任牛凌说,金医生特别敬业,几个月来他一直是全天上班。对有些来医院就诊困难的病人,他还坚持上门治疗或进行巡诊。并把在上海也不曾传人的医疗绝技,无私地传给阿克苏市的两个青年医生,期望他们能用这项医术为边疆人民做好服务。在金海光今年援疆的3个月里,共接诊病人166次,看门诊789次。先后为当地群众诊治了68种类型的皮肤病,治愈了35例疑难顽疾,并无偿地将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秘方药膏送给118位病人。

  金医生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品行,不仅树立了可爱的上海老人的形象,更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交口赞誉。2004年,一位患者给金海光赠送了“华佗再世,妙手神医”的锦旗;今年7月,又有一位患者呈上了一面“医术高明,无私奉献”的锦旗以示深深的诚挚谢意。

  “这里离不开您,杨老师!”

  “老杨可真是为库车县立了大功了!”库车是阿克苏地区的东大门,距离阿克苏市有几百公里。在库车县人民医院采访时,志愿者老专家包雪英、袁伦平夫妇给予自己的队友———一起援疆的杨少峰高度评价。在抵达库车的第二天早晨,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从事畜牧业半个多世纪的老专家。

  “‘银龄行动’前后加起来才4个多月,我总是发愁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现在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每天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要把留给这里的20多万字的畜牧兽医技术书籍编写好,不然的话就来不及了!”与记者一照面,年过六旬的杨少峰就竹筒倒豆子,快人快语。

  为什么要赶编这些书籍?杨少峰说,库车县是个畜牧大县,全县面积1.52万平方公里,13个乡镇。这么大的一个县,居然找不到一本畜牧和兽医的新版书,而这里的维族老百姓又那么地需要,自己作为一个老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做这些工作。”杨少峰边说边用手揪着自己胸前的衣服,痛心地向记者细数谁家已经长大的羊儿突然死掉,谁家养的鸡成群瘟死。“我看到农牧民们的大批牲畜死亡,好心疼啊!”说到这里,老专家激动得几欲大声喊叫起来,痛楚的颤音在静寂的清晨显得格外的震耳。

  一枝一叶总关情。农牧民兄弟的痛让这位大半辈子都在同畜牧业打交道的老专家心更痛!

  杨少峰从上世纪末便从事畜牧兽医这一行,像他这样技术全面的专家在全国也不多。退休后的杨少峰事实上并没有赋过闲:退休的当年即被云南省农业厅聘为畜牧顾问,又在江西、浙江等地应邀授课。因而当上海离退休高级专家学会推荐他参加“银龄行动”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行装就到了新疆。

  在前后不到4个半月的时间里,杨少峰起早贪黑,废寝忘食,除正常出门诊外,编写了包括奶牛生产技术和牛病、猪病、羊病主要症状及处方手册及在该县几乎是空白的鸡常见传染病等2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为了做到通俗易懂,他还特意将自己收集的630多张牛、猪、羊、鸡病的彩色病理剖检图片编入书中。现在,他正着手将已编制好的书籍制成光碟,组织人翻译成维文。

  杨少峰介绍,这套资料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是集他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次系统回顾,其特点是具有全面性、实用性、国内先进性,所引用资料均来自国内知名专家的著作,尤其是病理剖检图谱清晰、完整,所有疾病处方用药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兽医药典的规定为准。同时,结合了他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一些疾病的诊治提出了注意事项。

  难以想象,一个成长、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已入暮年的老年知识分子,在生活习惯不同、多数受援对象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工作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如此繁重而又十分繁琐的工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呢?

  全国“银龄行动”办公室主任王庆耳闻目睹了老专家们的感人事迹后动情地说,什么叫奉献,这就是奉献!老专家们不远万里支援西部,不仅为边疆人民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好的思想作风、高超娴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对边疆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他们的精神,无疑会召唤起全国更多的老年科技工作者奉献技能、服务边陲的热情,鼓励更多的老年志愿者发挥余热、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有为就有位。在援助库车的这段时间里,库车县畜牧局如遇上了“神仙”!听说老专家要走了,库车县畜牧站的负责人小黄紧紧地抱着杨少峰难舍难分,哭着说:“杨老师,您明年可一定要来啊,我们这里太需要您了!”

  “拼命三郎”,拼命腾飞!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老年志愿者座谈会上,考古专家王世杰被点名第一个发言。而这位魁梧的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的话:“一踏上新疆的土地,无论是在机场、火车站、阿拉山口,或是在宾馆,一路上,我多次感受到了自治区、博州各级领导火一般的热情。上班后,博州文体局又专门为我准备了一间办公室,让我吃住在宾馆,上、下班配备了专车接送。我的宿舍里,经常会有州老龄委送来的西瓜、葡萄、哈密瓜,有博物馆送来的

苹果、桃子、鲜牛奶,更有不知道是谁悄悄拿来的
酸奶
子和奶酒……作为一名老年志愿者,我真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的工作干得少了、干得不好了,辜负或慢待了博尔塔拉人的一片真情、真心!”

  在博州各族人民的盛情面前,王世杰像只鼓足了气的热气球,不遗余力,拼命腾飞。也为此,他获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雅号。

  博州的文物很多,历史遗存随手可及。然而,眼下的博州,别说现代化的博物馆,就连一间最简陋的展览室都没有。已经发现的2000多件文物,有的寄存在公安局;有的放置在兄弟单位的保险箱;还有的,干脆一把铁锁,就搁在三四平方米、毫无保安措施的仓库里。整个州博物馆14名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才4个。而今年初开工建设的州博物馆明年正式开馆时,几千平方米的展厅内需要大量的文物去展示……

  短短3个月,王世杰深感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了!与当地有关人员商榷后,他为正在建设中的州博物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此后,这位老考古专家利用一切时间,风餐露宿,身体力行,努力去践行自己的诺言。

  为建立博州的第一批文物档案,王世杰带领他的两个助手,窝在一间密不透风的小仓库内,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对重要文物一件件进行拓片、鉴定、记录;为开展文物知识培训,他开设了350人次的学习班,系统讲授《考古学通论》,开了博州文博讲座的先河;为提高民间的文物意识,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博州创办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文物宣传周。王世杰走上街头,为数百件民间收藏文物进行鉴定;为让州博物馆发挥一馆多用的功能,他就内容陈列、功能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详尽的书面建议;为巡看文物和野外踏查,他曾在10天时间里行程2000多公里,跑遍了全州7处自治区文保单位、14处县级文保单位,带回了两大本笔记、2000多张照片。

  援疆期间,王世杰先后行程5000余公里,晴天晒暴皮,雨天一身泥,多次爬上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涉过湍急的雪水河,新发现了可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26处。

  至今,王世杰的左膝部位,还留着在野外山区踏查时摔伤的疤痕。

  博州文体局局长阿布来提告诉记者,由于王世杰的积极参与,带动了整个博州的文博行业建设。他的到来,填补了全州多年来一直缺乏考古专业人才的空白,使这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沙漠上的红柳3年来,援疆老专家们确实为阿克苏地区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仅第三批援助阿克苏7家医院的17名医学专家,就已经坐诊、接诊、会诊97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83人次,诊断疑难病例328例,大中型手术35例,并举办大小型业务培训、学术讲座101次,培训人员1069人,带培助手154人,填补了7个地、县空白手术项目……谈起援疆老专家的作为,阿克苏地区人大工委党组书记、老龄委主任李黔南十分感慨。

  据不完全统计,前两期“银龄行动”,援疆老专家们共为阿克苏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培训医疗和教育部门骨干两万多人次,接诊治疗病人3万余人,填补受援地、州医疗科技空白项目30多项。同时,举办专业培训和学术讲座450多期,参加当地的扶贫、义诊200多人次。

  阿克苏地区老龄办专职副主任马建新说:“这些老专家,一个比着一个地做奉献。要走了,还都在加班加点地忙着手里的工作,真是令人感动。”

  在从南疆到北疆数千公里行程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对老专家们的赞誉声;捕捉到最多的也是老专家们援疆的一个又一个闪光信息。

  即将离开博州地区人民医院了,妇产科专家范惠卿依依不舍:“我仅仅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却得到了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与认可,得到这里人民的肯定与赞誉,这让我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感动。”她说自己会永远眷恋着博尔塔拉,眷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科室同志。

  参加第一期“银龄行动”后,被当地挽留连续3年长留阿克苏地区工作至今的外科专家朱护飞,当着众多老年志愿者、受援单位和全国、自治区、地、县各级老龄办的领导同志说:“边疆地区的医疗水平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国家号召开展‘银龄行动’非常及时,不但可以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使得老有所为,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感情,使我们和边疆人民感受到了党对边疆人民的关怀。”这位红光满面、身体硬朗的72岁的老专家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边疆老百姓对我们迫切需要的眼神,边疆各级领导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们这些老年志愿者热血沸腾,我愿意把我最后的生命献予这里。”老专家充满真挚感情的表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掌声经久而热烈。

  在阿克苏新和县医院采访时,杜华林医生由衷地向记者称誉自己的恩师、眼科专家周运诗和其他的银龄专家们为沙漠红柳。这位28岁的女医生感慨地说,沙漠红柳是生长在戈壁滩或茫茫沙漠上的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它开着一簇簇淡紫色的花束,既抗旱又耐寒,不怕盐碱、防风固沙,能在极其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存。在边疆人民的眼里,周老师和这些银龄老专家,就像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默默奉献的沙漠红柳!

  ……

  每一位老年志愿者的心迹流露,都是一首激昂的诗篇;每一位援疆者的工作总结,都是一组奉献的强音符。而记者采撷、记述的,只不过是老专家们万里援疆的点滴花絮而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