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芜湖红头文件将新闻监督机制引入政府工作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2:52 法制早报

  近日,安徽芜湖市政府出台的一份红头文件首次将新闻监督机制引入政府工作中,并赋予媒体督办的权力。

  新闻媒体:“督办权”有多大?

  □杨丹丹 本报记者韦文洁 发自安徽

  “新闻媒体报道或人民群众向其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如果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将视同政府督办事项,由新闻媒 体向市政府有关部门交办,并负责做好督办、回访等工作。”安徽省芜湖市政府近日出台的一份红头文件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 ,首次将新闻监督机制引入政府工作中,并赋予媒体督办的权力。

  这份红头文件的出台有没有“做秀”之嫌?在具体操作中能否落到实处?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芜湖市政府办副主任、 新闻发言人宗嘉荣。

  政府是否在“做秀”

  记者:芜湖市政府将新闻监督机制引入政府工作,并提供了媒体参政议政的权力,算是一项创举。但也有来自于各阶 层不同的声音,质疑这种做法是不是形象工程,上台做做秀?

  宗嘉荣:我在网上也看到了大家提出的这些质疑。其实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大舆论力度,推动政府及其 效能建设,促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能有效解决。实际上,在此之前,芜湖市内各家新闻媒体已经通过多种形式披 露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其落实情况,如《芜湖日报》的“党报热线”、《芜湖晚报》的“晚报热线”、芜湖有线台的“生活传真 ”、芜湖电视台的“新闻在线”和芜湖电台的“天天热线”等。

  在政府工作中引入舆论监督机制是芜湖市各家新闻媒体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基础上,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 的问题,启动政务督办程序,由各家新闻媒体会同市政府督办室共同督查落实。

  记者: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渠道非常之多,有政府热线、信访部门、政务中心,包括你们做得非常好的“市民心声”, 为什么还要特别引入“新闻监督”呢?“新闻监督”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特别“赋权”?

  宗嘉荣:这次的确是用政府文件的形式赋予新闻媒体督办的权力。我们现在与百姓沟通的渠道很多,但即使这样,依 然有监督工作不到位、群众问题解决不够好的现状存在。这一次把政府督办与媒体监督相结合,也是为了进一步疏通党群关系 。此外,我们还要求市各新闻媒体在广开督办反馈渠道同时,注重舆论监督和新闻发布、政务督办、12345热线、市政府 网站的联系,做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联动督办效应。

  记者:新闻监督的具体对象是谁?

  宗嘉荣:芜湖市政府办公室已将《关于加大对政府工作舆论监督力度的若干规定(试行)》印发给各县区人民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和驻芜各单位,因而监督的对象是政府及其各部门、各单 位。

  “督办”能否到位

  记者:用什么手段来保证把这项工作实实在在地做下去,而不流于形式呢?相关部门如果对新闻媒体交办的政务监督 事项出现置之不理或拖延不办等情况,该怎么办?

  宗嘉荣:我们规定,如果出现置之不理拖延不办或敷衍应付等行为的,将依照《芜湖市党政机关问责办法》来处理。 该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市委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根据督查结果提出建议,发现问责对象所列问责 行为的,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问责的种类包括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问责对象进行诫勉谈话;问责对象在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出 书面检查;给予问责对象通报批评;问责对象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问责对象停职反省;问责对象引咎辞职。

  举报者是否安全

  记者:来访前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不少市民把对银行作风的投诉贴发在政府网站市民心声上,各家银行并不当回事 。你们当地的日报一转载后,这些银行立即闻风而动,整改的整改,处理的处理。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宗嘉荣:这种现象是可能存在的。现在包括很多政府部门都非常看重新闻监督。新闻监督的力量确实令人惊叹,我们 把新闻监督引入政府工作,也正是希望起到改进这种工作的效果。

  记者:本来直接找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绕道”先向新闻媒体投诉,这顶新规定会不会把老百姓引 入“走弯路”的现象?

  宗嘉荣:这个问题提得好。不排除有“走弯路”的可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不是坏事。它提醒我们政府部门 需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对采取这种舆论“督办”方式,目前我们才刚刚尝试,仍在思考摸索阶段,肯定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

  记者:老百姓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在投诉反映的同时,自己会不会遭到打击报复。对于投诉人的保护,有没有具体 的规定?

  宗嘉荣:关于对监督者或提意见者的保护问题,规定中明确指出:这种舆论监督形式,是对属于政府工作范畴的事情 进行监督,新闻媒体将根据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交办和督办。请监督者或提意见者要署真名和联系方式给新闻媒体,以便于联系 和事后回访。至于交办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时,是否署上真名,悉听监督者或提意见者的愿望。

  不怕政府丢面子

  记者:这项制度主要强调了对政府部门的监督,那么媒体自身如何遵守职业操守,规范操作呢?也就是说,如果新闻 媒体自身不正,对群众反映投诉的问题置之不理又该怎么办?

  宗嘉荣:正如你所料,我们也考虑了这一点。前几天我们还在开协调会,强调新闻媒体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接受人民 监督。新闻媒体对具体负责这件事的记者,一定要细加考核,防止出现个别人利用这项职权谋取私利。

  记者:在你们正推行的这项制度中,为什么“督办权”只赋予本地的新闻媒体?

  宗嘉荣:我们发动本地媒体,这主要是考虑管辖范围的问题。

  记者:这项规定出台后,相信有很多市民会选择通过这一途径反映和投诉问题。媒体上的负面声音相应会随之增多, 这对城市形象和领导政绩等可能会有所影响。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宗嘉荣:这一点我们不怕。我们就是为了更多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坚信,开通这一渠道后,问题短时间可能会积聚 ,但随着舆论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部门效能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问题只会是越来越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