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及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2:19 中国西藏新闻网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西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步入一个新的时代,矿业资源开发利用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获得了新生,开启了远航的大门,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发展历程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
础。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西藏的先民们就有利用石器的现象,开始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的利用阶段。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矿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开展,为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拉开了序幕。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指令中科院组织西藏工作队进藏工作,在极其恶劣和艰苦环境下,先后在藏东、藏中和藏南开展了地质路线调查工作,第一次记述了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发现和勘查了一批煤、沥青(油苗)、铁、铜、铅锌、钼、锑、食盐、硼、硫、砷等矿点,著有《西藏东部地质初步认识》和《西藏东部矿产调查报告》。这是在西藏地质调查中首次由我国学者收集的较为系统的地质资料,为以后西藏地质科研及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现代地质工作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西藏地质工作者在拉萨、日喀则、那曲和昌都地区开展了以找煤为主的路线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重要矿产地。同时,在藏北开展了石油地质调查工作;西南地质局在丁青开展了寻找铬铁矿工作;地科院、中科院等单位开展了藏北地区的盐湖调查工作。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开展了伦坡拉盆地的石油地质普查,发现油气显示43处,肯定了伦坡拉盆地具中、小型气地质构造;评价了马查拉、夺盖拉和秋乌、芒乡、土门等一批煤矿;对安多县东巧铬铁矿、依拉山铬铁矿、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以及甲马铜多金属矿和当曲大型菱铁矿、卡贡中型变质铁矿、加多岑中型玢岩型铁矿进行了检查和评价,完成了江达县玉龙铜矿的详细普查。

  自1981年起,在研究和总结玉龙铜矿(钼)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经验的基础上,历经1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和普查评价了马拉松多、多霞松多等10余个大中型铜矿矿床,确定了玉龙斑岩铜矿带;1984年—1989年,开展了类乌齐———左贡锡矿带的调查和普查工作;1986年,完成了左贡县油扎中型岩盐床的详查;1996年,完成了玉龙铜矿Ⅱ号矿体首采地段的勘探及其南部普查的补遗工作;1981年—1999年,完成了香卡山和康金拉矿段铬铁矿的普查评价工作;对雅鲁藏布江超基性岩带的仁布、达机翁、休古嘎布等岩体进行检查;1991年—1996年,完成了墨竹工卡县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普查详查;1986年—1990年,开展了班公错———怒江超基性岩带的江措、永珠等岩体的铬铁矿调查,以及盐湖资源勘查;1990年—1995年,评价了麻米错、基步茶卡等硼矿;1994 年—1995年,完成了申扎县崩纳藏布大型砂金矿的勘探和尼玛县达查砂金矿的普查;1993年—1998年,完成了安多县美多锑矿的普查及外围调查工作。

  近几年来,伴随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众多区内外、国内外学者对西藏高原各个领域,特别是对西藏高原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成矿所、地科院、国家地震局等单位与尼泊尔测量局、美国MIT、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康乃大学等国外地质界合作,开展了全球定位地震层析成像、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和深部地质信息的研究和构造应力测量等,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实现了从地表地质结构研究为主、向深部延伸,由上地壳向下地壳及至上地幔延伸,进而对整个岩石构造演化及形成向定量化发展,以新的高度、精度来揭示青藏高原的地质奥秘。

  辉煌成就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和基础地质资料,提供了大量的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为西藏矿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基础地质:完成了全区1牶100 万,1牶20 万区域地质调查19.2万平方公里;1牶5万区域地质调查0.45平方公里;完成1牶20 万和1牶50 万区域化探75万平方公里;1牶100万航空磁测约110万平方公里;完成1牶10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牶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已经开始,主要农区和重要城镇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重点城镇的地质环境监测、重要交通干线灾害地质调查等工作相继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部署的1牶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基本覆盖西藏全区。

  矿产勘查:已发现矿产101种,矿产地2000余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1种、矿产地107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床(含共伴生矿产)131个,铜矿、硼矿已具备建设大、中型矿山的资源基础;铁矿、铅锌矿、菱镁矿等已展现出可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前景。

  发现并评价了藏东玉龙铜矿带,其中玉龙铜矿已开工建设,发现并评价了甲马赤康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初步证实冈底斯东段有望找到千万吨以上的铜多金属矿,并被列为重点找矿靶区;勘查评价了我国惟一的大型铬铁矿(罗布莎);发现并探明崩纳藏布、马攸木两个大型砂金矿床和达查、下吴弄巴等一批中小型砂金矿床;高温地热蕴藏量居全国首位,地热显示点有6000多处,预测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热能发电潜力达15万千瓦,在羊八井热田北区深部热储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329.8度的超高温流体。初步控制了丁青银矿(大型)、冲江铜矿(大型)、多不杂铜矿(大型)、拉诺铅锌矿(大型);并发现一批矿床(点),为西藏矿业开发提供了一大批后备基地,也为把西藏建设成我国未来的矿产资源接替区和战略矿产资源储备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全区矿山企业205家,从业人员5700余人,开采矿种21种,实现产值2.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8%。基本经验

  (一)西藏社会制度的变革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西藏和平解放之初,尚处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之下。旧地方政府凭借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制度仍在继续作威作福,并不去理会人民群众的死活,各地群众企盼着中央人民政府把他们从旧制度压迫下解救出来。中央人民政府深切了解西藏人民的意愿,进藏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维护执行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稳定地方、发展生产,提高群众的生活,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火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中央人民政府发展西藏生产力的计划一再受到西藏地方政府的顽固阻挠,但在进藏人民解放军、广大干部、西藏人民群众和西藏上层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力还是有了显著发展。民主改革和自治区成立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挣脱了封建农奴制度的束缚,当家作主人,中央人民政府也致力于发展西藏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要求,争取上层,做好统战工作;救济灾民,扶助农牧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沟通内地与西藏经济联系;动员各方力量,帮助西藏地方进行经济建设。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整个西藏社会步入了繁荣与幸福的轨道。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力军,大力发展地质事业才有可能。西藏和平解放初,中央人民政府就派地质队伍进藏工作,同时西藏也成立了自己的地质队伍,全区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工作全面展开,一批又一批找矿成果不断涌现,矿业生产和矿业经济为新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二)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地质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旧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质机构和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西藏地质工作才出现了新的转机,地质事业迎来了春天和历史性发展机遇。1956年4月,第一届地质部西藏地质局在拉萨成立,揭开了西藏地质工作的新篇章。1957年4月,地质部西藏地勘局撤销后,组建了西藏煤田地质勘查队,此后根据工作需要,先后组建了区筹委地质局藏北地质队、区筹委地质局拉萨地质队、区筹委工业地质局地质大队(西藏地质大队)、西藏地质局第一、二、三、四、五、六地质大队、西藏地热队、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地质实验中心、西藏地球物理探矿大队、西藏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地质单位。到2004年底,全区从事地质管理和地质勘查的在职干部职工达2000多人。

  (三)国家的支持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自西藏和平解放到2000年底,国家累计投入各类地质勘查工作资金10亿多元。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矿产资源的普查和勘探,也投入了相应资金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长期以来,西藏地质勘查工作遵照“以地区性找矿为中心”的方针,本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西藏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对地质勘探事业费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合理使用资金,使国家投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

  发展前景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无不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甚至某些国家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如中东及非洲的石油生产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矿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例在减少,但对矿产品需求的种类却愈来愈多,数量愈来愈大,矿产资源的基础性地位丝毫没有动摇,矿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我国又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此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还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之一。

  西藏国土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良好的成矿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业等,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杨传堂书记在今年全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摸清家底,掌握实情,加强矿产资源储备”。向巴平措主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是我区产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抓紧推进特色农牧业、旅游业、矿业、建筑建材业、藏医药业和民族手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建设,力争在今年迈出较大步伐”。进一步做好地质勘查工作,逐步摸清家底;加速勘查评价,提供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合理开发、科学利用资源。从中央到地方对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都提到了的重要地位,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西藏的地质工作,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证实了存在的成矿聚集区,发现了大量重要的成矿带,展现出巨大的资源前景。已经初步评价出一批开发价值较高且相对集中的矿产资源区,包括共、伴生矿产在内,已评价大、中型矿床63个,其中勘探矿区20个,详查矿区29个。丰硕的勘查成果、丰富的矿产资源展现出我区广阔的矿产开发利用前景。近几年来,我区新建、改建公路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青藏铁路明年即将建成通车;
能源
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发电能力的提高,使矿业开发所需的交通、能源条件开始得到满足,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解决青藏铁路及公路的运力问题找到了有效途径。50多年地矿事业的发展,也为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必需的人才储备;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对矿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西藏成为矿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近几年,大批国内地勘单位和各类企业到西藏进行矿产勘查、开发,多家国际、国内知名矿业企业对西藏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矿业开发资金渠道大大拓宽。西藏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已经成熟,通过我们努力,矿业经济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作者:付选民

  (来源:西藏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