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工程利弊大起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8:32 潇湘晨报
南水北调工程利弊大起底(图)
  9月26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奠基仪式举行。新华社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作为南水北调标志性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0年前后,清澈的汉江水将通过渠道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与河南,沿线城市居民将喝上清澈甘甜的汉江水。

  南水北调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对北方受水区的影响有多大?对南方输水区的影响几何?记者对南水北调沿线进行了走访调查。

  北方受水区

  工程将解决3亿多人的水危机

  记者沿中线调水路线进行采访时看到,逐年加剧的干旱,使得资源性缺水的华北地区呈现出“河流干涸、水域污染、田地龟裂”的恶劣生态状况。

  昔日“滔滔河水入海流”的景观,在海河已不复存在;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其宽广清澈的大面积水域,如今已被疯长的芦苇所取代。黄河郑州段,河床十分宽阔,水流却甚为细小。

  资料表明,华北地区的所有水面占陆地总面积的比率已由50年前的5%下降为0.35%;天津的19条主要行洪河道现有14条干涸。遇干旱年份,河北、河南都会有千万亩农田受灾;而北京则有5000公顷农田因连年缺水而弃耕。

  地下水的长期超采,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和地面的沉降、裂缝。天津近年来的地面沉降速度居全球第一;河北平原地区发生的地表裂缝已超过200条。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20年后,中国投资在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上游,兴建了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了基础。

  按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分别于2002年12月27日和2003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标志着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除西线工程外,已经从宏伟构想进入实施阶段。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的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意味着中国实施跨流域、大规模调水的尝试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说,调水量95亿至130亿立方米的中线方案,规划采取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方法,通过在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新建专用渠道,让洁净汉江水“自流”到华北各地。

  东线方案则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面抽引长江水,主要解决苏北与山东缺水问题,并可为河北、天津提供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初步拟定向黄河上游调水170亿立方米的西线方案,将引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入黄河,着重解决黄河上中游西北6省区的缺水问题。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说,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其中,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

  南方输水区

  有利与不利因素交织

  据记者采访调查,对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

  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介绍说,长江以北最大的支流汉江,自1935年以来还未发生过大洪水,其发生大洪水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就防范汉江百年一遇洪水而言,丹江口大坝需尽快加高。汉江的防洪重点——中下游平原地区两岸,受堤防保护的人口1200万,耕地1700万亩,还有众多城镇、工业和交通设施,它们在湖北省社会经济格局中极为重要。

  历史上,汉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堤防三年两溃,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之说;解放后兴建了丹江口水库、加固堤防,建了杜家台等分蓄洪区,综合运用才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但遇到1935年(100年一遇)大洪水,杜家台分洪工程必须分洪,并运用14个民垸配合分洪,还不能确保堤防安全。同时,汉北平原洪水屏障遥堤已多年不临水,堤身质量未经考验,民垸分洪后,洪水突然直逼遥堤,威胁其安全,一旦出事将淹没江汉平原、发生大量人员死亡的“毁灭性灾害”,并危及武汉安全。

  另据专家计算比较,如果丹江口水库大坝不加高,汉江中下游的近1500公里堤防须加高加固,杜家台等分蓄洪区得加强建设,其工程量和投资不仅大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费用,且不能缓解长江武汉段的防洪压力。

  南水北调的调水规划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总体投资是三峡工程投资的两倍多,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凡事有利有弊。”环保专家、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认为,调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受水区,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调水区。

  而水质优良的中线工程,调水的实施给水源地带来了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大部分本来就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要求迫切,伴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有较大增长。在这样的情形下,库区各地更需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统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跨越式增长。据悉,为保证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及运行安全,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有关规划。

  汉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湖北的富庶之地,更是国家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后,虽然可解除洪水的威胁,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汉江中下游两岸带来灌溉、航运方面的不利影响。为避免中线工程的这些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建部分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会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吗?据专家介绍,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长江入海水量关系较大,多发生于12月至次年4月长江的枯水期。包括上海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又是上海市和沿江两岸主要的供水水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长江口的盐水入侵问题。

  翁立达说,从三条调水线路的情况分析,西线、中线工程由于三峡工程、洞庭湖、鄱阳湖等一系列水库和湖泊的调节作用,对长江口基本没有影响,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是相对距长江口较近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由于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仅增加抽引长江水100立方米/秒,年调水量仅占长江最枯月流量的1.3%和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0.4%,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基本无影响。当2030年抽江规模达到800立方米/秒时,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6%,影响也不大。

  为防微杜渐,相关规划还提出,当长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于1万立方米/秒时,将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水量。由于东线工程沿线有湖泊调蓄,不会对城市供水产生影响。采取“避让”措施后,可基本消除调水对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可能影响。

  另外,长江三峡工程已投入运行,可使1月至4月大通站流量增加1000立方米/秒-2000立方米/秒,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枯水期沿江抽水对长江口的影响。长江入海水量是影响长江口盐水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通站以下长江沿岸有数百个引水口和抽水站,引水流量超过3000立方米/秒,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南水北调将准市场化运作

  南水北调工程将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在配置稀缺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形成机制,将根据工程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拟订方案。

  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成本为基础,满足还贷要求,不同输水距离实行不同水价;实行容量水价(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按地方承诺的多年平均调水量确定每年应交纳的容量水费,用于补偿工程运行的固定成本,每年按实际用水量交纳计量水费,用于补偿工程运行的变动成本和收益。

  另外,还将实行“差别水价、定额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水口门水价根据“保本、还贷、微利”原则确定,既考虑市场经济的原则要求,又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和用水户参与”的体制设置原则。据测算,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城市居民,按沿线用水户支付的实际水价3.2元至4.8元每立方米计算。但在“定额用水、超额累进加价”的价量模式下,居民基本生活用水有一个定额。定额之内的水价主要依据用户的承受能力而定。超过这一定额则实行加价政策,合理用水外的水资源挥霍越多,付出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大。著名经济学家伍新木教授认为,此举可推动北方地区的水价运行模式改革创新,促使全国各地出现更多的节水型城市、促进全国节水型社会的形成。

  作为稀缺的经济资源,水资源使用权、所有权由国家垄断,以行政手段分配的状况造成中国水价严重扭曲,用水粗放增长,浪费严重。随着北方缺水形势日益严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成为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伍新木说,南水北调的市场化运作是中国探索建立水权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通过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将水资源作为商品,允许使用权进行交易,以价格来反映和调节水的供求关系,实现开源节流,将成为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新华社记者 杨希伟 姚润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