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头骨小心翼翼见天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8:51 每日新报 | |||||||||
水中泡4天化石有危险紧急4小时抢救象头骨王搏赵建伟 古菱齿象复原图显示象牙向上挑起 从此次挖掘出的象牙看,古菱齿象的牙应该是向内弯曲。
新报讯 【记者王搏】昨天,经过整整 4个小时的挖掘,万年古象的头骨化石终于出土。 由于抽水机“罢工”一夜,挖掘点又变成一片汪洋。专业人员担心地说:“以前,古象化石埋藏在古河道下,没有接触外界,但随着头骨化石被发现,化石已经被水泡了4天,再不赶紧取出来,恐怕就将面临损坏的危险。” 在昨天中午时分,抽水机再次启动。大约1个小时后,古象头骨化石再次露出水面。专业人员发现,头骨化石下有近10厘米厚的围岩,使得化石与下面的石块紧紧连在一起,头骨化石仿佛在地上“生根”一般。为此,专业人员只好动用“重武器”,一面用镐敲击围岩,一面用水枪冲击化石底部。围岩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农民工用绳索穿过化石,喊着号子合力将其抬起。见化石平稳地落在地上,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据专家介绍,这块化石足有四五百斤重。 随后,专业人员在化石表面包裹石膏,同时找来搬家公司的货车,并在货车内铺上厚厚的细沙。全部安排妥当后,在古河道下已沉睡万年的古象化石终于迁居新家———自然博物馆。 细节·专家 完整头骨化石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象牙化石走向改写对古菱齿象认知 一只古象头骨填补两项国内空白 被发现的古菱齿象头骨化石,一次就填补了国内两大空白。发掘中象牙化石的清晰走向,甚至有可能弥补现有科普资料的漏洞。 “目前,本市只发现过7次古菱齿象化石,但没有发现过一次完整的头骨化石。”自然博物馆的孙馆长告诉记者,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已经灭绝的古菱齿象只分布在华北地区的燕山山脉,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现古菱齿象化石的记录。而且在华北地区也没有发掘古菱齿象完整头骨化石的记录,所以这次绝对是填补了古菱齿象化石发掘的空白。不仅是天津首次发现,说是国内首次发现也不为过。 针对古象化石的象牙呈现出的向内弯曲合拢的形状,孙馆长也进行了特别的解释:“目前,全国还没有古菱齿象的头骨化石标本,所以谁也不知道象牙是什么形状的。但这次发现的古象头骨化石与象牙化石紧密相连,象牙呈现的形状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在大家的印象中,象牙似乎都应该是向上挑起,而且很多科普资料上也是将古菱齿象的牙画成向上挑起,这并不是因为画师没有知识,而是因为实在没有依据可查。”孙馆长兴奋地说:“如今,古菱齿象的象牙走向在国内还是个空白,我们将进一步加以研究,弥补目前科普资料中的不足和漏洞,争取尽快将古菱齿象的真实面目还原给广大市民。” 本版撰文新报记者王搏本版摄影新报记者赵建伟 古象挖掘进行时第三天 昨天央视《探索发现》全程拍摄古象出土 万年古象的出土,不仅引来本市媒体的关注,也引起央视的注意。昨天,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摄影师早早赶到现场,拍摄古象头骨化石出土的全过程。 《探索发现》栏目的编导告诉记者,《探索发现》栏目一直关注考古发现,但以往的节目都缺少纪实性的题材,这次听说蓟县发现万年古象,而且化石保存情况如此完好,摄影师便迫不及待地赶过来拍摄。由于拍摄的内容非常吸引观众,他们准备尽快将片子送回央视,争取尽快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同时,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也将被该栏目保存起来。 今后卫星定位系统寻找古象分布方位 在挖掘前,专业人员特意取来 GPS定位系统,对挖掘地点进行卫星定位,试图摸索古象化石可能分布的地点。 专业人员一边记录经纬度数据一边告诉记者,以前挖掘古象化石都没有用过卫星定位,但这次发现了如此完整的古象化石,而且在该古河道内还发现了其他古象化石,大家觉得卫星定位非常重要。随着古象化石越发现越多,卫星定位的数据也越来越丰富,专家可以将各个数据串联成一条线,这样就有可能摸清古象化石分布点,以后还可以根据推测的地点进行针对性的挖掘寻找,由此得到更多的古象化石。 明年 古象头骨化石预计明年年底展出 随着古象头骨化石的顺利出土,现场的大规模挖掘工作也暂告结束。下一步古象其它化石的挖掘工作将分批、分步进行。 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古象头骨化石比较完整,但由于头骨的构造最为复杂,所以修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把头骨化石运回博物馆后,首先需要近一年的干燥过程,待头骨化石彻底没有水分后,才能进行细致的修复,预计这个工作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