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可再生能源将决定能源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0:55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张涛  “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两个车轮。从战略上来 说,世界最终将转入可再生能源的永续利用。所以世界各国都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作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选择。” 在9月22日召开的“2005年中国能源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周凤起指出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未来的能源,谁掌握了可再生能源,谁就掌握了能源的未来。

  诸多因素使发展可再生

能源成为国际趋势

  据了解,2001年全世界消费的可再生能源为19.3亿吨标准煤,约相当于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5% 。其中传统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约占80%,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约占2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1%,仅 次于煤电38.7%和气电18.3%,高于核电17.1%。

  欧盟规定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由1997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而到2020年要达到 20%,2050年将达到50%;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整个电力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 美国提出到2025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生产将为2000年的两倍。印度则在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 。

  周凤起说,国际社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原因在于,考虑到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要,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减少化石燃料引起的城市环境污染,逐步替代核能,创造就业机会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扩大技术和装备 出口。

  我国跨越障碍的关键在于制定恰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周凤起认 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问题和障碍是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目前,除了小水电 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例如,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 )

  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18倍。他说,显然,成本高,会抑 制可再生能源市场。反之,市场狭小又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使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困 境。

  很多国家已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机制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和传统能源的成本相竞争、经济激励政策、强制市场 政策、采用新技术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周凤起说,据专家估计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 2000年的开发量不足4000万吨标准煤,有足够的资源以供使用。目前,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已 涌现一批商业化技术,如小水电、地热发电、太阳能

热水器、地热采暖技术和微型光伏系统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已有明 显的下降。他认为,国家应从政府支持、法律保证、引入竞争、依靠科技等四方面着眼,制定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的战略。

  周凤起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强立法,尽快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

  “立法和相应配套政策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功经验。”  

  周凤起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但是可再生能源法的一些关键条款,如总量目标制度、并网 发电和全额收购制度、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财政、税收鼓励措施等,都有待国务院能源、物价财政等主管部门制定实施 细则,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因而尽快研究和制定合理而又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做好实施的准备,实为当务之急。

  其次,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制造本地化。目前,小水电已经商业化,风电和生物质发电是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 能源,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多数是进口设备,价格高,阻碍了大量应用。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产业 ,实现装备制造本地化,从而降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实现本地化制造的关键是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调查资源、完善 标准、建立测试中心和质量认证机构、加强人才培养,支持本地化制造。

  另外,要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周凤起说,迄今为止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 算和计划。我国能源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只有日本的1/70、法国的1/30、美国的1/25。能源研究开发费 用占全国研究开发费用比例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由于投入太少,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和研究,不少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导致产业化、商业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