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公报:美国对华政策趋于务实的五大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1:44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美国国务院主管中国问题的副国务卿佐利克最近就中美关系发表了重要讲话,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评论。香港“大公报”28日刊登黄万转撰写的文章,认为美国将中国从战略对手变成“利害关系人”,表明其对华政策趋向务实。文章还详细分析了美国重新界定中美关系和趋向务实的五大因素。

  美国今后的对华政策,虽然还将坚持遏制的一面,但她已把目标转向使中国从战略
竞争对手变成“利害关系人”,这不仅对全世界是一个不坏的消息,而且也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美国国务院第二把手、主管中国问题的副国务卿佐利克最近就中美关系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世人高度关注。国内外舆论已经意识到佐利克的讲话显示中美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印证了笔者8月23日所撰论文《中美关系酝酿战略变化》的基本观点。佐利克9月21日在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的演讲中,二度提出中国应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responsiblestakeholder)的角色,而不只是成员的角色。然而究应如何解读佐利克讲话的真意,中美关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舆论众说纷纭,大而划之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美国正在重新界定中美关系的方向,并趋向务实;另一种则认为,美国摆明了遏制中国的姿态。笔者倾向于前者。

  中美关系为何时好时坏

  美国对华政策历来是软硬兼施、表里不一的两面政策:一面是遏制和围堵;另一面则是交往和对话。时而软的一手突出,时而硬的一手凸显,因而使中美关系呈现复杂性,并且时好时坏,然而总体上是硬的一手更为突出,即以遏制为本。中美关系究竟往何处去,在联合国峰会前胡布会以后,仍为世人所关注。

  美对华强硬政策本应从布什的第一任就开始实施,然而“9·11”恐怖袭击打乱了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不得不把反恐作为全球战略重点,紧接着进行了伊拉克战争,一时腾不出手来实施对华战略意图和目标。而随着恐怖袭击的弱化,特别是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美国焦虑不安,几乎天天在议论中国,经常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实际的举措,使中美关系有恶化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佐利克发表这样的趋向重新界定中美关系和务实的讲话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五大因素。

  遏制政策力不从心

  第一,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并加以遏制、围堵的政策,多年来虽大力实施,但收效甚微。一是因为受到各种对美国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二是因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实行富有活力的改革开放政策,一直在迅速稳定地发展,其国力的增长已不可阻遏。经过长达20多年的博弈、较量之后,美国已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加以改变。

  第二,强硬的布什主义的破产和终结影响了布什。布什在第一任上台之时,曾针对所谓三个无赖国家实行极端强硬的政策,意在杀鸡给猴看。他的智囊团提出了布什主义的概念及其三个支柱,一是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包括核打击;二是以武力干涉颠覆对方;三是将世界分成谁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这样两个阵营。经过四年的实践,三大支柱先后崩塌,除了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仍在争论之外,其他论调几近荡然无存,布什主义的推行也以失败告终。对于朝鲜核危机,美国不得不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靠中国的积极斡旋,和朝鲜耐心谈判,因为她对朝鲜软硬兼施的政策都不能得逞。对伊朗的核危机也没辙,伊朗新总统上台以后,其核政策更加强硬,而布什却软了下来。至于伊拉克,美国损兵折将已接近两千,但伊拉克仍动乱不已,情况比萨达姆统治时还差得多。再加上世界范围内的恐怖袭击有增无减,形势是“越反越恐”,美国一时还无法将全球战略重点转到中国,十个指头按住十只跳蚤,哪个指头也动不得,再要遏制中国这样一个日益上升的大国谈何容易。

  飓风暴露美软肋

  第三,卡特里娜飓风把新奥尔良夷为平地,丽塔飓风又使美国5百万人大迁移。在迁移中,十几公里的路程,空前的拥堵使车队整整走了17个小时,怨声载道,一辆公交车的火灾又把几十个老人烧死。飓风带来的损失仍在统计中。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及其带来的后遗症并不亚于恐怖袭击,飓风吹来了不少教训。为了避免使自然灾害变为政治危机,布什不得不亲自坐阵,调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对付这两场风灾。美国媒体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国民警卫队调到伊拉克去了,才没有警力来新奥尔良及时救灾。25日美国十万群众在白宫附近长时间地举行反战示威。人们都意识到,美国毕竟不是万能的上帝,由于她长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外,国内的软肋和弱点多多,因而得不到弥补,其救灾应变的机制和能力竟比中国差得多。布什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将要犯下对共和党十分不利的历史性错误。民调已显示布什的支持率已降至新低。显然,要增加对国内的注意力,就不得不减少对国外的注意力,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要同中国进行一场遏制和反遏制的大较量,那对美国也是斗则两伤的大事。

  中国应对得当

  第四,遏制政策得不偿失。长期实行的这项遏制政策,除日本外,应者寥寥。且不说东盟各国,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韩国和英国也不肯追随。霍华德总理最近还反过来劝诫美国:中国的崛起对全世界有利,它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对它应该欢迎而不应该惊恐。韩国更进一步,她公开声明不允许驻韩美军干预台海局势,并多次表示要充当东亚局势平衡者的角色。布莱尔最近访华之后,态度有变,离美国的调子已越来越远了。至于欧盟,更把中国的崛起视为战略机遇,如果不是美国拼命阻挠,它早就开放对华军售了。美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遏制中国,收效不大,而贸易争端又使美国的商家和消费者大受其害,奈何!

  第五,中国应对得当,对美外交日趋主动。无论在加强睦邻友好关系方面,在建立对华有利的多边组织方面,还是在突破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围堵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最近达成联合声明的朝核六方会谈,更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上升,也使“中国威胁论”受到压制。中国诚心诚意地配合美韩日力图解决朝鲜核危机。中国的作用不正是布什和佐利克所说的建设性和“利害关系人”的作用吗?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还应指出,美国对华遏制和压迫俄罗斯的政策客观上提升了中俄合作的水平。这一切,都使中国对美外交从被动转为主动。

  凡此种种,迫使美国通过佐利克发表了显示美将改变对华政策的讲话。概而言之,美国今后的对华政策,虽然还将坚持遏制的一面,但她已把目标转向使中国从战略竞争对手变成“利害关系人”,这不仅对全世界是一个不坏的消息,而且也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来源:中新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