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谎称中央某领导亲属“卖官”12次诈骗总额800多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08:55 黑龙江日报

  他本身是一个农民,却谎称是中央某领导的亲属,能帮当官的晋升职务他骗过的官员中有副区长、县委书记、市委副书记直至省某局局长被骗的高官事后说,“他是一个农民,我以为他不敢骗我”

  2004年7月24日,有关部门侦破了一起“卖官”案,案件的主犯竟然是一个农民。

  据检察机关指控,集贤县集贤镇五一村农民张臣伙同李凤文、刘凤香于2001年11月至2004年6月期间,以帮助他人晋升职务为名,策划并组织诈骗官员共计12次,共骗取人民币527万元,美元39.4万元。

  从张臣手上买官的包括副厅级以上干部两名———原省某局局长张××、原某市市委副书记刘某;副处级以上干部三名———原集贤县县委书记、原双鸭山某区副区长、原鹤立林业局局长。此外,还有多名官员在张臣卖官过程中充当中间人,或向张臣买官未果将巨款索回,有的起诉书中提及而未追究刑事责任。

  官员为什么向农民买官?农民又是凭什么将众多的高官玩弄于掌股之上?

  2005年7月,本案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开审,这起离奇的农民“卖官”案的内幕终被揭开。

  上访悟出官场“道理”

  1957年3月2日,张臣生于集贤县集贤镇五一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兄妹九人,他排行第二。小时候,张臣和其他的农家孩子没什么区别,只是显得比其他农村小孩更加聪明顽皮。在学校他不怎么学习,可是成绩却总是排在前面。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张臣辍学回到农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初中毕业生在农村里很少,高中生更是凤毛麟角,张臣自然被乡亲们高看一眼。村里经过商量,任命张臣为会计。1978年,21岁的张臣与同村的姑娘李玉瑛(化名)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生了一儿一女,一家四口和和美美,照此发展下去张臣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变化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村里将一块机动地作为种子田分给张臣家耕种。可是,不久村里换届,新任的村主任将这块地转包给了别的农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农村土地被剥夺是最不能忍受的事情,更何况张臣还是一个懂法有文化的农民。张臣一气之下告状告到了乡里,从此走上了上访之路。

  据张臣的前妻李玉瑛回忆,这个状一告就是好几年,张臣找到了县里、市里、省里,这期间他遍尝辛酸,最后终于告赢了,村里给了张臣一家补偿,但这点补偿远远抵不过张臣几年上访告状的花销。

  然而,对张臣来说,这次上访却有着额外的收益。在上访过程中,他意识到要想办成事必须有关系。他有这样的经验:公函上只要签上领导的名子,哪怕是一张没有明确处理意见的督办函,自己也觉得仗义,而那些以往对自己冷眼相对的基层干部的态度也和缓了许多。这次上访,让聪明的张臣悟出了许多的“道理”,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安于土地的农民。

  酝酿“卖官计划”

  据李玉瑛介绍,上访结束后,张臣仿佛就换了一个人,他很少回家,对家里赖以生存的土地、牲口等事也很少关心。回到家时西装革履,一副城里人的派头。李玉瑛也不知道丈夫在哪儿混事。

  在集贤县城和双鸭山市内,认识张臣的人却越来越多,提到他,有的说他是帮人打官司,有的说他在做生意。

  1993年,五一村发生的一起承包纠纷证明了张臣办事的能力。

  张臣家的亲属薛某承包村里的鱼池,附近一个煤矿作业时抽干了地下水,使得鱼池里的水下渗,鱼池干涸造成损失。薛某四处告状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找到了张臣。在事先不相识的情况下,张臣不知采用什么办法竟然见到了时任某市市长的张××,向他当面反映了这个情况,张××出面过问了这个鱼池纠纷。

  在社会上混了七八年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张臣与农村的妻子李玉瑛

离婚,在城里安了家。2000年,富锦市对外招商开荒,张臣回乡向亲属借了十多万元钱,在富锦市头林镇和兴隆镇之间包了一百多饷土地种植黄豆,当年就收回了成本。经济上宽裕之后,张臣的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一个胆大包天的“卖官计划”也逐渐在他的头脑中形成。

  第一个目标锁定张××

  “当官的谁不想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和门路。如果有人能从中替他们拉关系,他们当然求之不得”。自认为谙熟官场之道的张臣,此时准备利用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实施诈骗计划。

  他将第一个目标锁定了张××。

  在后来的庭审中,张臣曾当庭悔过,并表示自己行骗最对不起的就是张××。

  张臣与张××第一次的接触就是在处理张臣亲属渔池纠纷的时候,那一次张××出面干预了农民状告煤矿的纠纷,尽管此纠纷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但张××体恤民情的工作作风给张臣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也许是张臣觉得对不起张××的原因。

  2001年11月,机会来了。已经调任省某局局长的张××因病住进了哈医大附属一院,远在集贤县的张臣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

  一天,他带着礼品推开了

医院病房的门,“张市长,您身体怎么样了?得知您住院,我代表五一村的老百姓来看看您。”站在张××面前的是一个面带忠厚,身材富态的中年人。由于张臣是顶着老乡的身份来看望的,张××不好拒绝,热情地把他让到床边坐下,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

  闲谈当中,张××逐渐发现张臣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现在穿着得体,谈吐风雅,说话口气很大,有一副目空一切的派头。张××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起张臣现在的生活情况。这句话正中张臣的下怀,他告诉张××,自己在三江平原弄了一百多垧地,每年光靠卖粮就收入不菲,还不算其他的收入。见对方将信将疑,他又小声故做神秘地对张××说,自己在中央有人,某某领导是他的亲属。随后,他就把自己编造的与中央领导的关系以及进京的经过吹嘘了一遍。最后张臣对张××说,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代为引见。

  由某市市长调任省某局局长后,张××只是正厅级,这时他渴望能晋升副省级。经过张臣一顿神侃,张××早被唬得晕头转向,特别是张臣介绍的中央机关办公地点的布置与他进京开会时看到的丝毫不差,使张××更加深信不疑。想不到能帮助自己晋升的贵人就在自己的身边,他急于抓紧这根稻草。很快,双方就切入了买官正题。

  大约一个小时后,张臣从病房里出来,站在走廊里深呼了一口气。然后,夹起皮包,带着张××给他的5万元“买官活动费”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得手再施连环计

  顺利得手后,张臣并未销声匿迹。对他来说,5万元只是小意思。

  第一次接触后,农民张臣与高官张××的交往频繁起来。

  张臣发现,也许是对方认为5万元办不了什么事,所以似乎没把这笔钱放在心上。而且,从态度上看,张××对自己是“国家某领导人”亲属很感兴趣,真心想交自己这个朋友。于是张臣的心里有了底,酝酿起了进一步的行骗计划。

  2002年7月,张臣给远在哈尔滨的张××打去电话,称自己种地需要两台农用机械,想借40万元。张××闻听后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不久就派他的儿子开车将巨款送到了张臣在集贤县的家里。

  仅仅过了一个月之后,张臣又给张××打去了电话,称自己要买车,需要15万元。这一次张××把他叫到了哈尔滨,在某局的办公室里给了张臣15万元。

  用骗来的钱,张臣购置了一辆4700丰田吉普车,有了豪华坐骑,张臣出没于黑龙江各城市与高官会面时就更显威风。

  对张××的诈骗还没有结束,但是十几万或是几十万的零敲碎打已提不起张臣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诈骗行径屡屡得手,胃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发现数额越大反而不会引起对方的怀疑,甚至还会产生自己尽力为其办事的错觉。

  张臣决定,做一票大买卖。

  引见“领导人的哥哥”

  2002年9月,张臣找到了集贤县升昌粮库的退休职工李凤文。李凤文在张臣包地的时候与他相识,算是老朋友,他比张臣大七岁,张臣之所以选中他,是因为他长相老诚。

  9月的一天,在张臣的带领下,张××来到了北京府佑街宾馆2006房间。一进门,张××就看到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坐在房间里。张臣马上向他介绍,这是国家领导人某某的亲哥哥,现在在什么什么地方任职。张××上前打招呼,对方有些冷淡地和他寒暄了几句。言谈之中,“领导人的哥哥”给张××讲了许多国际关系和国家大事,而且还透露出许多他都不知道的内部消息,再加上张臣在旁边煽风点火,张××佩服得五体投地。“领导人的哥哥”称能帮助张××提升为副省级,轻轻松松地从他那里骗走了人民币200万元和12万元美元。

  回到哈尔滨,张××做着升官的美梦。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自称能帮自己升官的领导亲属原来就是张臣找来设局的粮库退休职工李凤文。

  这次会面之后,张臣与张××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俨然成了一对可以推心置腹的铁哥们。两人经常见面或是通电话,交换买官一事的“最新进展”。这期间,张臣继续实施着针对张××的行骗计划。

  2002年12月,张××接到了张臣的电话,称“领导人的哥哥”病重住院,他准备到北京去看望。随后,他又接到“领导人的哥哥”病中挂来的电话,张××马上送去了20万元人民币。

  几天之后,噩耗传来,“领导人的哥哥”去世。张臣对张××说,“领导人的哥哥”虽然不在了,但是晋级的事还是要办。弥留之际,“领导人的哥哥”已经把此事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媳负责。这就意味着,张××还需进一步“打点”。

  张××后来又与“弟媳”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北京府佑街宾馆,“弟媳”主动约见张××。另一次是在集贤县,张臣的妻子生孩子,张××去贺喜时碰到了“弟媳”。两次见面,张××总共被诈骗人民币11万元,美元5万元。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张臣导演的。

  李凤文“病故”后,张臣很难找到进一步诈骗的理由,于是他又找了一个叫刘凤香的合作者。此人是内蒙古自治区大雁矿业公司电务厂的退休干部,与张臣还有一点亲属关系。

  从李凤文到刘凤香,他们的骗术称不上高明,而被骗者为什么会毫无察觉?这一点,骗子张臣有时都会觉得奇怪。官迷心窍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让一个高智商的官员变得如此轻信?后来在法庭上,有人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张××的回答是,“他是一个农民,我以为他不敢骗我”。

  农民“卖官”越卖越火

  在与张××过从甚密的同时,张臣还与其他官员做着“卖官”的生意。

  2002年5月,张臣采用同样的手段,以能帮助某市市领导刘某提职为名,诈骗其人民币100万元。

  当时,刘某希望交流到外地市当市长,他通过别人认识了张臣,分三次交给他“买官款”共计100万元。

  行骗过程中,张臣掌握一个原则,即愿者上钩。同时,在与官员交往过程中,他逐渐观察学习官场之道,还总结出许多“办事的经验”。

  张臣发现,被骗者表面上看是有求于他,而实际上他们的能力要比他大得多,这些人掌握的权力能够带来效益也能够为他所用。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官员找到张臣办事,反而被他巧妙地介绍给别人办事。通过这种手段,张臣办事成功率越来越高,也增加了张臣的“信誉”。即使办不成事,别人看到他与张××这种级别的高官称兄道弟,对他也不敢小视。按照这样的逻辑,张臣苦心经营了一张关系网,权势高官是这张网的经纬线,而张臣则是趴在网中间的提线蜘蛛。

  2003年到2004年是张臣“卖官”的鼎盛时期。他的名气在黑龙江越叫越响,不但调任、晋级者找他,甚至一些官员“双规”后,家属也找他打探消息。此时的张臣春风得意。

  据他的亲戚回忆,他那时几乎天天坐名车穿行于省内各大中城市,出入豪华舞厅、宾馆一掷千金,威风不可一世。在待人接物上,张臣则变得更加自信。如果说当初是“空手套白狼”,如今的张臣则真正是结交了不少在当地手握重权的高官,变成了一个有背景实力的人物。据一位找张臣“买官”的局长交待,初见张臣给他的感觉是,此人不但盛气凌人,甚至有些霸道。

  此时,张臣不必再“兜揽”生意,官员们主动托关系将巨款送上门来。

  2004年6月,鹤立林业局局长丁养泉通过关系与张臣相识,希望提拔到合江林业局当局长,被骗走人民币80万元和美元2.4万。交易过程中,丁养泉还想讨价还价,称自己只能凑齐50万元。此时的张臣当然不会让步,黑着脸毫不留情地拒绝。结果,在当地身份显赫的丁局长只好挪用公款凑够了钱数,乖乖送上。因挪用公款,今年1月26日,丁养泉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见本报3月21日《百万买官款拱手给了骗子》)

  张臣的声名甚至远播京城。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原副行长陈鸿播被“双规”后,其亲属经张××介绍,托张臣进京“走关系”,被骗人民币6万元、美元10万元。到张臣“卖官”的后期,就连原本不相信他的家乡人也不得不信服他的实力。集贤县原县委书记、双鸭山某区的副区长先后拜求到张臣的门下,共计被诈骗人民币50万元和10万美元。

  骗子被判无期徒刑

  张臣的犯罪行为受到了省纪检部门的密切关注。

  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员被绳之以法。从他们的口中,有关人士注意到了这个叫张臣的神通广大的能人。

  2004年7月24日,张臣的“卖官生涯”走到了尽头。双鸭山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将其刑事拘留,同年8月25日被正式逮捕。与他同时被逮捕的还有参与诈骗的李凤文和刘凤香。

  案发后,公安机关对张臣的财产进行了查封。据介绍,在张臣所居住的集贤大福公寓及其女友孔某等处共收缴赃款人民币204.1万元,扣押车牌照为J66666的丰田4700吉普车一辆、曙光吉普车一辆、捷达出租车一辆、三星牌彩屏手机两部、铂金项链两条、铂金手链一条、铂金戒指两个、铂金耳坠三副、铂金手镯一个、黄金手链一条、黄金戒指一个、黄金耳环三副。

  此案经过一年的审理,张臣对犯罪过程供认不讳。通过他的交待,公安机关又查出了一批腐败官员巨款来源不明,进而调查出一些官员有受贿嫌疑。

  2005年7月22日,经过庭审,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臣一案进行公开宣判。

  经法院调查,被告人张臣共参与诈骗作案12次,共骗得赃款人民币527万元,美元39.4万元。其中,单独诈骗作案七次,骗得赃款人民币296万元,美元12.4万元;共同诈骗作案5次,骗得赃款人民币231万元,美元27万元;分得赃款人民币463万元、美元38.4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臣以帮助他人晋升职务为名骗取钱财,且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最终,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张臣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据了解,曾向张臣“买官”的官员们有的已经受到了党纪国法的追究,有的已被判刑,还有的司法机关正在处理中。(生活报)

  作者:王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