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苏皖隔路不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1:06 中国新闻周刊 | |||||||||
义务教育,苏皖隔路不同 仅与江苏一路之隔的安徽宿州,如果没有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在财政上可能是灾难性的。但教育,不能嫌贫爱富 ★ 文/河中舟
“油油的学费原来说是可以免的,但是现在一分钱都没有免啊。”74岁的李广英站在院子里,焦急地询问龙王庙乡大余村的包片干部许永乾。 她的儿子几年前在一场车祸中故去了,没多久,无助的儿媳抛弃幼子陈小六和他尚在襁褓的妹妹陈油油,“跟着别人享福去了。”李老太太只得一个人靠着政府每年四百斤的粮食来抚养孙子孙女。 但是现在,陈小六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而他的妹妹陈油油也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 尽管按照国家“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他们这种特别贫困的家庭上学费用是可以全免的,但是许永乾满脸无奈地告诉老太太,“书本费国家是给免了,可是杂费还得交。” 原因在《宿州市“两免一补”工作和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情况汇报》中有说明,“免费教科书以外的其他教材、教辅资料等费用,由于市县资金困难,目前尚无资金安排,全部由学校承担,但学校无财力;由于我市各县基本不属于贫困县,省级财政没有拨付免杂费资金;由于财政资金困难,2005年我市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的工作尚未启动。” 一年下来,李老太太怎么也得交两百多元钱。去年就是一个老板资助的。“今后怎么办呢?” 许永乾告诉记者,在宿州农村,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即便是劳力充足的家庭,一到交学费的时候,大部分家庭都会犯难的。” 城市也是如此。宿州市桥区的黄玉顺在胜利路开了一家服装店,家里在当地“属于中等”,但到8月下旬的时候,他也颇为犯难。他13岁的儿子今年小学升初中,为了上离家较近的重点中学,他不得不再多出4200元的择校费。 这一年,在宿州市像陈小六一样跨进小学课堂的小学生人数是649324人,跨进初中校门的有416546人。合起来共100多万人。 大致来说,就初中阶段来算,每名学生一学期书本费100元,杂费95元,“再加上素质教育费20多元,一学期总共是两百多一点。小学要稍微低一点。”龙王庙中心学校(初中)校长韩贤贵说 这意味着一年向学生收取的费用约3个亿。这在市教育13.57亿元总收入里占四分之一。 “书本费是要购买教材的,实打实要花出去,而杂费差不多就是一个学校全部的开支了,对学校的运转意义重大。”韩贤贵说。 学杂费支撑下的学校 在宿州,记者采访的多名校长都明确地告诉记者,学校的整个运转,除了教师工资一块,完全得靠自己,“没有来自上面的一分拨款”。 桥区第三小学一学期的可支配收入是4万多,校长王亚告诉记者,“每学期都要透支,不行就提前收下一学期的费用。” 紧巴巴的日子同时也使得一些学校想法创收。择校费即为其中主要手段。按照当地统一的价格,择校费是4200元/人。这使得择校生在一些重点学校成倍于计划生。招得最多的是宿州九中,另一个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说,计划招600人,实际招了2300多人,“光择校费就多收一千多万呢!” 但是能够收取择校费的毕竟只是少数重点学校,而对绝大部分农村学校与普通学校来讲,要么勉强维持,要么想些法子乱收费。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宿州市曾组织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结果共清理出教育乱收费1000余万元。 “很多也是迫不得已,学校总不能就关门吧。”一位教育管理者如此辩护。 学校经费紧张影响最大的是教学。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农村学校已成危房。在经过一轮对93.4231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之后,宿州市教育局局长齐功博说,目前宿州还存在52.8684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急需改造,这占学校总面积的1/8。 当然,在城市,学校普遍比农村要好得多。一些学校教学设施的豪华程度丝毫不逊于全国其他地方。宿州二中为市属中学,初中与高中尚未分离,记者在这里看到,天文台、实验室甚至休息的小公园,一应俱全。 苏皖隔路相较 要弥补城乡的这种差距,宿州市教育局局长齐功博说,“首先得财政有钱,教育有足够的投入。有钱对薄弱的学校进行支持,差距才能逐渐弥补,单靠学校自身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但是要指望财政有钱,对宿州来说无疑太难了。2004年,拥有582万人口的宿州市财政收入仅为12.6亿元。 但与之一路相隔的江苏省徐州市,人口890万,财政收入却是110.22亿元。 9月7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消息: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将在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免费制度。作为苏北四市之一,徐州位列其中。 而宿州显然对此只能望洋兴叹,按照市教育局局长齐功博的明确说法,“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在全市内完全实行‘一费制’。”“比目前的收费要稍微高一点。” 这种差距,和地方财政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齐功博说,宿州财政支出里60%~70%是用来支付人员工资的,其中教师工资是大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还挤出更多的经费来支持学校的发展比较困难。 2004年,宿州市教育经费收入达到13.57亿元,比去年增长19.7%,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也达到13.4亿元,较去年增长16.7%。但是,这一年宿州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却是减少8.5%的。齐功博说,教育收支均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高中扩招、收费标准提高,二就是按照安徽省统一规定,向各市拨了大量的中小学危房改造款。 倘把这些非常规的因素扣除,那么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是随着财政收入的降低而降低的。 这种减少在齐局长看来颇为无奈。面对相邻的徐州即将试点实行的免费义务教育,齐并不愿意多谈。 倒是当地的一位企业家李彪,在2004年的“两会”上,他及他的朋友们曾起草了一份中国民间关于教育发展的提案。在那份有众多知名学者与专家签名的提案里,他们强烈呼吁,“在‘分税制’框架没有变革之前,中央财政必须在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方面承担相应责任。” “假如单纯就靠宿州的财政,”宿州市委党校的一位教师说,“恐怕再过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