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印边界谈判进入艰难期 印度国内表示谨慎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8:50 环球时报

  9月26日至27日,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第六轮“特别代表级”会谈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随着2004年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议的签署,中国用50多年时间使自己的陆地边界逐渐清晰起来,人们对中印边界谈判寄予厚望。中国与阿富汗的边界谈判用了不到10个小时,与印度却谈了24年;中印边界线“长约2000公里”,却没有一个界碑;两国贸易额不断上升,货物运输的90%以上却要通过海运……这些现象说明,中印边界谈判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复杂。

  前情报首脑谈边界问题

  中印本轮边界谈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一篇题为《印中边界谈判进入“最艰难时刻”》的文章,称“很多具体问题可能需要长达几年的反复谈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援引路透社的消息称,“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着手解决边界问题上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双方都意识到,目前是推动该问题向前发展的最好机会”。

  这次率队访华的印度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简称“特别代表”)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这是他首次访华,也是他与中方特别代表戴秉国副外长的第二次会晤。在印度代表团中有“三驾马车”:为首的纳拉亚南曾担任过印度情报局局长和印度联合情报委员会主任,他可以从战略安全层面考虑中印边界问题;纳拉亚南的助手是印度外交部负责东亚事务的联合秘书康特,他对东亚事务非常熟悉,可以在地缘政治层面向纳拉亚南提供帮助;第三个人就是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他负责双方的沟通。熟悉纳拉亚南的人称,纳拉亚南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一般不轻易发表意见,也不轻易相信任何人或接受任何观点,“是一位忠实的听众”。相比之下,康特和苏理宁则是印度外交领域有名的“中国通”,对中印边界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上述因素考虑,纳拉亚南在谈判过程中与前两任特别代表不同,很可能会多听两位助手的意见。

  除了个人因素,这次边界谈判的大背景是,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双方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而此次会谈的主要内容首次涉及到细节性的技术问题,目的是争取早日达成一个最终解决两国边界纠纷的具体框架性协议。

  印度国内谨慎乐观

  作为中印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一件大事,印度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对这次边界谈判进行了大量报道,但由于印度在中国只有一名记者,所以以消息为主。9月27日,《印度教徒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戴、纳拉亚南举行会谈》的文章,对会谈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显著位置配上两人握手的大幅照片。《印度快报》以《印中开始边界谈判》为题援引印度报业托拉斯从北京发回的新闻稿,认为两国积极推动边界问题的解决,最终也会给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带来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印度同行还给记者打来电话,私下里“探询”中方对此次边界问题谈判的看法。

  在谈判开始前一个星期,印度内政部长帕蒂尔和国防部长慕克吉分别视察了印中边境警察部队和边境驻军。慕克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中两国在将来“会有更多的双边会谈”。“双方已经同意通过对话形式来解决边界问题,我相信,随着乃堆拉山口开放在即,印中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会给解决边界问题提供新的动力。”而在此之前,帕蒂尔也表示,“印度需要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这个机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不是几个月之后,而是几天之后,我们将试图全力把握住这个机会。”尽管在边界线的确定上中印双方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分歧,但随着大环境的缓和,两国边境驻军的交往正逐渐增多起来。据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9月21日报道,中国部分军官和士兵曾经带着家属,和印军官兵一道参加了8月15日举行的印度独立日庆祝活动,而根据计划,印军也将在10月1日组成一个小型“代表团”,到中方驻军营地参加中国国庆活动。

  乐观归乐观,印方对新一轮会谈所面临的困难依然早有准备。由于两国边界争议的历史背景极为复杂,有待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一些当地分析人士也认为谈判将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甚至在确认实控线问题上恐怕都很难在近期达成协议”。印度国防与分析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表示,对于外界流传的“互作调整”方案,印度官方并没有承认,而且“即使印度政府同意,也很难获得2/3议员的支持”,他认为,两国边界谈判进行了20多年,在一夜之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极小。

  中印边境上没有界碑

  中印边境上迄今没有一块界碑,有的只是传统习惯线和双方实际控制线,因此无法说出这条边界准确的长度,只能表述为“长约2000公里”,它西起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东至中国、印度、缅甸3国交界处,当中隔着尼泊尔、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国。整条边界分为东、中、西三段,除了西段有一小截在新疆,大部分都在西藏。

  中印边境有争议地区的面积总共为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

  其实,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中印两国历史上基本是将传统习惯线当边界。每到冬天,西藏的牧民就赶着牛羊到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较低的冬季牧场放牧,因此,习惯边界基本上就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直到英国占领了印度,英印政府不断实施侵占西藏的阴谋,这才给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祸根。1914年,在中国、英印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召开的西姆拉会议上,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洪通过威胁利诱,私下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所谓的《西姆拉条约》上签了字,在该条约的附件地图上,出现了一条所谓的“英藏边界麦克马洪线”。由于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根本没有签字,《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是非法和无效的,中国历届政府都未予承认。但是,上个世纪50年代,印度以“麦克马洪线”为蓝本,在中印边境东段大致实现了对该线以南的占领,同时还在中印边境西段进行蚕食。结果,引发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从地理上看,中印边境地处青藏高原的南缘。西段相对简单,属高原荒漠地带,人烟稀少;复杂的是东段,高山层叠、沟壑纵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印边境对峙状态中,占一个山头,修一个哨所之类的渗透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造成了双方的实际控制线犬牙交错。

  直到1981年,当时的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黄华访印,这才开启了两国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的进程,双方决定就边界分歧进行定期对话。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华,中印决定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迄今为止,这个联合工作小组共举行了15轮会谈。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又确立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从2003年10月23日新德里首次会晤到现在,双方特别代表正式谈判了6次。1993年9月,中印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是双方首次明确“边境实际控制线”概念。1996年11月,两国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自此,中印边境地区一直保持着和平、安宁,双方相安无事。到了2001年6月,中印就中段边境争议区达成共识,2002年11月,双方正式交换了中段边境实控线地图,中印中段边境问题得到初步解决。2003年,印度正式承认了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室主任胡仕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头看一看,轨迹十分清晰,20多年来,中印双方是在一步一步地推进着边界问题的解决。

  超越边界谈判,发展中印关系

  中印都是地区大国,国民的领土、主权观念都很强。边界问题的解决进程自然牵动着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就决定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绝不能操之过急。研究边界问题的专家对记者说,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其实也意味着进入了边界谈判最艰苦、漫长的阶段。胡仕胜拿问题相对简单的中段边境来举例,交换实控线地图后要核实,双方要一起到那些地形复杂、不大适合人生存的地区一一核对,仅这项工作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何况别的地段还远未到这一步。再比如东段边境上的一个焦点———达旺地区,那里有六世达赖的故乡,是西藏人心目中的一个宗教圣地,现在在印方实际控制区,这一问题恐怕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在边界谈判问题上,分析家们尤其强调的是,要超越边界问题来发展中印的战略合作关系。胡仕胜认为,这种认识和政策是着眼于中印两国核心利益的选择。中印两国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两国的核心利益都是发展,在美欧主导的国际体系中,两个相邻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保持合作对双方的好处最大,对抗或牵制对谁都不利。只要双方不断增强政治互信,边界问题可以耐心地谈,但绝不能以此羁绊两国的合作。对印度而言,与中国加强合作,才能为其实现南下、东进的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地缘环境。

  《环球时报》 (2005年09月28日 第十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