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仅有知情权还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07:4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铁面审计署长李金华又刮审计风暴了,与前几次相比,这次刮得特别彻底,实践了他“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谁也不得罪了”的铁面宣言。

  综合9月29日各大媒体报道,审计署9月28日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查出的都是屡审屡犯的问题:虚报多领预算资金、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等———32部委的问题清单一
目了然,教育部门巧立名目乱收费四六级考试乱收费1.4亿元,体彩专项金流失2300万,国土资源部、民航总局、国家旅游局违反规定擅自建设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等。

  可以说已“倾其所有”———尽职的审计署公开了如此多的信息,如此充分地满足了百姓对公共财政使用的知情权,公众应该有了纳税人的权利感和社会的主人意识了?

  然而笔者一点知情权得到满足后的快感都没有,相反,倒是感觉胸口堵得慌,一种无力感贯穿着自己全身———我理解这种感觉的缘由:对这一切虽然知情了,但作为一个公民,手中的权利资源很少,虽然对那些部委屡审屡犯的问题非常痛恨,对公共财政的滥用感到非常痛心,可根本无力训斥什么、影响什么、改变什么。知情而无力影响是一种煎熬。

  这就是一种知情权困境:缺乏其他权利———诸如监督权、听证权、投票权等实质性公民权利———支撑的知情权,很多时候是没有多少权利内涵和价值的。知情权不得不面临着这样一种价值拷问:知道了又怎么样呢,知道了并有力对“知道的”进行影响才有价值,否则的话,知情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痛苦。

  相信很多人面对这份审计清单时都会有一种无力感:就是没有审计清单,凭着对潜规则的了解也能大体了解公共财政的使用现状,但知道了又如何呢?

  其实,也正是因为公众的知情权缺少其他权利的配套,缺少伸张力,从而导致了屡审屡犯的恶性循环。审计署公布审计报告,本想通过动员公众参与形成对违规行为的舆论和道义压力———可实际上,公众是很难参与进来的,他们手上的权利资源很少,他们无能影响什么和改变什么。这种背景下,此次审计署“倾其所有”地公布了32个部门单位的违规清单,不但无利治理,反而会带来“法不责众”的恶果:公布一两家,可能在对比中还有道德压力,可大家都有错了,这种压力就会消灭,只会产生“谁也不比谁高尚”的违规自慰。

  从这个角度看,只有赋予公民更多权利,审计署为公众扩展的知情权才会有效用,公众的痛恨也才能在权利伸张中转化为一种影响力,通过曝光使用资金来约束部门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