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国庆黄金周专题 > 正文

守卫共和国心脏的平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15:12 北京日报

  观看升旗仪式,欣赏国庆花坛,参观天安门城楼……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各族各界群众汇聚天安门,共同庆祝新中国56岁的生日。在这片欢乐的海洋中,有这样一群人,再次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值勤站岗、巡逻救助、守卫着共和国心脏的平安———他们就是天安门公安分局的民警。

  昨天凌晨1时许,夜幕中,民警们整齐列队进入广常再检查一遍垃圾桶里有没有可疑
物品,再巡视一圈广场的各个角落,互相明确自己的责任区域……凌晨2时,民警和武警一起,一米一人挨个站好,用血肉之躯在巨大的广场上“划”出网格,为群众安全观旗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早6时许,升旗仪式刚刚结束,一辆车身喷有“天安门地区分局为民服务车”字样的考斯特面包车和一辆警用广播车,径直停靠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东侧。“十一”期间,从每天早上升旗仪式后到晚上广场关灯清场前,服务车和广播车流动在广场,帮助走失、走散的游客联系亲友。

  “元元小朋友,你的妈妈在国家博物馆门口等你……”昨天上午,仅2个多小时,服务车就帮500多名群众找到了走散的亲人。民警指着车上的电台和电话机对记者说:“每逢节日,广场上观旗游览的走失走散游客一天就能达到四五百人,为了帮助他们,分局特别开设了为民服务车和广播车,用广播、电台和长途电话三种方式帮助寻人。车上还为老人和小孩备了热水、茶叶和纸杯。”

  最终的统计数字表明:昨天,共有20万群众参加了广场的升旗仪式,数十万人次的群众到广场赏花、观灯。期间,天安门地区没有出现任何事故。

  据了解,天安门公安分局成立6年来,分局的所有干警都是这样守卫祖国母亲的生日庆典。6年来,干警们每天都在用心守护着祖国心脏的平安。

  天安门安全无小事

  “天安门无小事。”很多人都把天安门地区比喻为首都乃至全国社会治安形势的“晴雨表”。

  群众把对祖国的热爱寄托于天安门。每天清晨,当曙光初现,数以千计的群众就会聚拢到广场上的国旗杆下观看升旗,而一天之中则有10万左右的游人在广场驻足。每逢“五一”、“十一”,前来观看升旗的群众可达20余万人,广场上每日客流量最高可达150余万人。保护广场内每一位群众的安全,成为分局民警神圣的职责。

  升旗前广场并未开放,少则数千名、多则数万名群众,都聚集在国家博物馆西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的两个入口处等候入常当广场正式开放时,群众往往蜂拥而上,挤过几个狭窄的出入口涌入广场,奔向国旗杆附近,极易发生挤伤等事故。

  这件事成了分局党委心头的忧虑。2003年起,分局正式采取措施:在广场开放前,以国旗杆警戒区为原点,由北向南设置若干条由民警和武警组成的警戒线、疏导线和劝阻线,人为“划”出一个个网格,让群众分区域观看升旗;今年1月起,分局又推出组织游客整队入场的新措施,值勤民警引导并护送群众队伍有序进场,并适当将老人和带儿童的群众安排在前排位置;广场上还专门设置了若干条紧急疏散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局部人员拥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历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广场平均每天都要接纳参观群众百万人次以上,民警们一刻不停地进行疏导。手持扩音器没电了,就扯着嗓子喊;嗓子喊哑了,就挤进人群用身体挡,引导群众有序流动。连续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民警们精疲力竭,但休息三四个小时之后,又会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中。

  香港回归了、澳门回归了、50年大庆举国欢腾、北京

申奥成功13亿中国人为之振臂欢呼,国家壮大,外交繁荣,各国元首纷纷来访……天安门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盛,天安门分局的民警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考验。近年来,他们完成警卫活动就达三千余次。

  祖国的心脏必须保持正常的律动,这里发生每一点异常都有可能牵动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责任重于泰山”,这个平均年龄仅有29岁的年轻集体,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天安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化解矛盾构建和谐首善之区

  2003年10月8日,一辆白色小轿车由东向西行驶至长安街金水桥东华表南侧时,突然抛散出大量纸单,值勤交警发现后立即上前拦阻。当交警靠近车门时,轿车突然启动,交警抓住旅行架跃上车顶,命令司机停车。轿车又疯狂蹿出十几米,正在金水桥南侧巡逻的民警徐晓明发现后,飞奔着跨越栏杆冲上去,疾驶的轿车终于刹车,撞在前方一辆车上停下来。周围民警迅速赶到,打开后备厢,里面装满危险物品,一起后果不堪设想的恶性事件被及时制止。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而天安门地区更是各种矛盾反映的焦点,一些人认为,只有到了这里,问题才能解决。在此情况下,妥善解决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上访等各种突发事件,成为天安门分局全体民警在创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职责。

  2004年春,天安门地区出现的上访情况明显增多,天安门分局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细致地对上访人员省市分布、反映的主要问题分布、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目的调查研究,迅速制定了工作预案。

  在天安门分局工作时间稍久的民警都能体会到,在这里工作最累的不是腿,而是眼睛,每天数万人从民警眼前经过,行色匆匆的人群或许不会注意到他们,而这数万人的面孔却都不会从他们的眼中漏过。为了及时发现可疑人,民警几乎人人都练就了“火眼金睛”,在数秒中根据每个人的眼神、着装、行为作出判断,从中甄别可疑人员。

  2002年11月,分局接到市局通报,崇文区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揣着一瓶汽油前往天安门。当天上午9时,正执守在广场东北角通道口的民警袁京伟接到通报后,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行人。20分钟后,一名神色紧张的男子进入了他的视线,尽管此人衣着与通报中不符,但袁京伟还是立即上前,要求他出示身份证。经核查,男子就是通报中的人,而他放在兜内的手正紧紧握着盛满汽油的瓶子。

  一次次的危机被化解,一件件恶性事件被及时制止。仅2003年,分局共处置各类突出治安问题377起。

  但工作做到这一步并未停止,分局党委认识到,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才是做好群众工作、解决问题的根本。他们特地印制了《告知卡》,详细介绍了中央机关、政府机构等接待信访部门的地址和乘车路线,为上访群众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三年服务群众87万次答复

  问路的、咨询的,帮助走失的、找人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也会因为数量的累积而令人惊讶。每天,除了日常的警卫任务,分局民警还承载着大量服务工作。有人估算,天安门分局民警每天巡逻最少5个小时,走路超过10公里,回答群众咨询逾百件。“王府井还有多远?”“去

长城坐几路车?”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天内就能回答几十遍。逢有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很多民警话说得太多,声音嘶哑。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全局民警共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879000余次。

  前年“十一”前,一对70多岁的美国姐妹到广场游览,妹妹不小心摔破了胳膊,脸也挫破了皮。这时,具有英语六级水平的民警王亮立即上前,带着这对美国游客到了广场东侧的药店。大夫看了看,只是皮肉伤,建议涂抹双氧水。老太太却一个劲地“NO”,王亮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怕疼。小伙子连哄带劝,老太太终于同意上了药。药店里的工作人员特佩服:这警察还真行。临行前,美国老太太掏出200美元就往王亮手里放,这回轮到王亮代表中国警察说:NO。

  去年12月26日中午,民警张宇正在国家博物馆北侧便道旁检查工作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突然瘫倒,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他立即拨通了“999”。五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张宇又随救护人员一起将病人送到急救中心。病人被确诊为脑膜炎后遗症引发抽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脱离危险。病人苏醒后,一直守在病床边的张宇问清了他的姓名和家中电话,把离家18个小时的病人送回到亲人身边。

  天安门分局的很多民警,早已记不清上次与家人一起过节是在什么时候了,民警们每年的工作时间都在300天以上,平均每月加班86个小时,意味着每人每天都要加班3小时,奉献精神已经逐步在天安门分局衍生为一种自发的职业行为。去年9月23日下午,正在值勤的巡警一队民警王文彪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奶奶病情恶化,已经不省人事。”小王完成任务后赶回家,老人已经不能说话。第二天,王文彪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匆匆赶回单位,又站在了金水桥前的岗位上;女民警刘鑫由于工作忙,几次推迟婚期,前年国庆节前,她终于办了婚礼,可婚后第3天又换上了警服,与战友们走上了值勤岗位……

  天安门分局的民警们,以无华的青春伴随着祖国的心脏律动,以忘我的热情担起了天安门守卫者的神圣职责,以一流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络编辑:陈岩

  相关专题:2005国庆黄金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