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城镇大战略--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之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07:05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 甘勇 潘文华 通讯员吴昌银

  仙桃市推进城镇化进程,贯穿着怎样的发展思路和理念?采访过程中,记者与市委书记马清明、市长陈吉学有过几次深入的交谈。他们的认识或许能带给人们一些新的启示。

  从历史方位和全局高度看城镇化取向

  当前,为什么要把城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马清明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正从初期向中期过渡,工业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面临十分突出的现实矛盾,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拉大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无疑,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他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在哪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人家转移,我们承接。但承接要有“接点”,这个“接点”就是具备良好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城镇。机遇对所有的地方都是平等的。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招商引资搭台,就能更有效地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

  加快城镇化步伐也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抓手。陈吉学说,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缩小农村才能繁荣农村。几年来,仙桃市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每年新增民营企业200家以上,移民建镇、引农进城接近万户,城镇二、三产业目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2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城镇化使城乡逐步走向融合。

  一主三化,当前要突出抓好城镇化

  发展县域经济,省委提出的“一主三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马清明说,一主三化,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平均用力。它是一个系统,要“扭”在一起抓。怎么“扭”?从实践经验看,要牵住城镇化这个“牛鼻子”,因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我们所要实现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工业的起点相对较高,对基础设施等城市功能有很强的依赖性。

  城市功能越齐备,配套环境越优越,产业集聚的基础就越好,企业营运的成本就越低。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总之,有了城镇化,民营经济就有了发展的舞台,工业产业就有了集聚的基础,农业产业化也就有了龙头落地的载体和链条伸展的空间。培植特色就是培植竞争力陈吉学说,仙桃市抓城镇化,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不唱“空城计”,指的是要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城镇,不是为了修几条宽敞的马路,建几条漂亮的街道,其要义是为产业集聚搭台。城镇是不是真正繁荣,关键看有没有一二个产业作支撑。产业发展起来了,城市才有活力。另一句是不做“复印机”,强调培植特色产业。各个地方,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基储区位条件,选择和培植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不能搞“大而全”,也不能搞“小而全”。

  培植特色就是培植竞争力。马清明认为,当今世界,资源全球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地方经济发展同质化面临严峻的挑战。任何区域,产业特色越明显,产业集中度越高、精细化程度越深,产业状态就越靠前,地方经济就越有竞争力。怎么培植特色?马清明说,关键是培植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把地区城镇化融入中部崛起大战略

  仙桃的城镇化取向是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大战略紧紧相连的。马清明用两句话阐述市委的指导思想:融入大武汉,促进大发展。地方城镇化建设的小盘子要融入全盛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大盘子。马清明说,武汉城市圈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圈的发展,最要紧的是“1”与“8”之间的良性互动。怎样实现良性互动?这就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圈内产业结构,强化圈内经济分工与协作,避免产业趋同、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陈吉学介绍,近几年,仙桃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拉开了与武汉对接的大通道;坚持配套发展,主动承接武汉的产业延伸;同时,找准自身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外向型、产业轻型化”的新路子。

  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马清明说,归根结底,是为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规划城镇,加快城镇建设,不是为了给哪一任领导贴金,不是为了给哪一届班子树碑。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的要求,更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市委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设高品位的小城镇,其意义在于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的阻隔,让更多的农民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尽快走出小农经济状态,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

  陈吉学说,仙桃市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着眼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近几年,全市累计投入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以上,推动路网、电网、通讯网、商贸网、自来水网全面向农村辐射,15个乡镇与中心城区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能在村头逛超市,在村口上公汽,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自来水。城镇化推动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生动地体现了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