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峡谷探索最艰难一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08:50 每日新报

  闯关“超级滑坡带” 宿营绝地江水间郭诗亮

  摄影郭诗亮

  今天,探索大峡谷的科考活动进入了最艰难的一天。越过大峡谷一号吊桥,探险队一头钻进了谷底的热带雨林。

  同前几天的峡谷探索不同,雨林中的跋涉更加艰苦。密布的荆棘丛和边缘锋利的火麻草是雨林中的植物,稍不留神脸上或手上就会留下一道血痕。沿着门巴居民踩出的小路,探险队一路艰难前行。

  比草丛更可怕的是旱蚂蟥。早在三年前我独自徒步墨脱的时候,就领教过它们的厉害。在不影响行走的前提下,尽量扎紧裤脚和围巾,我们不可能躲过每一只旱蚂蟥的袭击,叮在手臂上,有时,更便于及时处理。

  解决旱蚂蟥的方法有很多,用专业的驱虫喷雾剂和用手拍打都可以。但要想及时发现这种小虫子是件很困难的事。很多次是我们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被旱蚂蟥咬到了。很多队员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开始时,不时从队伍中传出尖叫声,但时间一长,大家就慢慢适应了。

  在大峡谷谷壁有许多一流的险滩和悬崖峭壁。其中最危险的莫过于“牛道”和“超级滑坡带”。所谓“牛道”,就是只有攀岩能力极强的野牛才能走的路。为了更加深入大峡谷腹地,探险队员必须闯过这一关。

  “牛道”不止一段,在平均背负十几公斤重的行李状态下,探险队员们手脚并用,互相搀扶着前进。途中不时有直径长达近2米的倒塌树桩拦路,不时有受山洪影响而突然出现的溪流,更有年久失修一次只能容4人通过的索道和大瀑布下的独木桥。“牛道”上的每一处险阻都考验着我们的耐力和神经的坚韧程度。

  在深入大峡谷腹地10公里左右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最大的麻烦。队员们发现,原来在地质资料上,长约600米的大滑坡带涨潮了,在它的前面,又新增了2处稍小的滑坡带,3个滑坡带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超级大滑坡带”。这个“超级滑坡带”长约 1400米左右,平均坡度60度左右,最陡处坡度接近80度左右。在这样的山崖上,没有地方可以挂住索绳,想要过去只有靠我们自己了。头顶上20米处随时可能迸裂的碎石群,脚下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波涛江水,没有人大声说话,没有人随意走动,任何一点点声音都有可能造成垮塌而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即使是这样险情还是发生了。前后有多名队友出现了滑队,最险的一次,滑队距离长达4米。好在在队员的及时救助下,才没有发生更严重的后果。虽然只有1400米的路程,整个探险队用了 2个小时才全部走完。

  在3号吊桥附近休整的时候,回想几十分钟前惊险的一幕我有些后怕。哪怕当时真有一点点疏漏,有的队友就真的要和我们永别了。这种感觉比我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怀念一些人。比如那些牺牲在“老虎嘴”的解放军战士和科考先驱们。吞噬了太多探险者生命的“老虎嘴”最终没能阻挡人类的探险之路。

  我在“老虎嘴”下点燃三支香烟,希望可以告慰所有牺牲在这里的勇敢者们。另外“超级大滑坡带”不仅浪费了我们的体力也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就在今晚,我们距离一号营地仍有5公里左右的距离。经过勘察,后面的路程更加艰险,而大部分的队员的体力已经达到极限,快支撑不住了。无论是前进还是返回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帕隆藏布江边一处稍好的地方,探险队员发现了一处可供宿营的场所。在绝地和江水之间,我们驻扎在沙石河滩上。

  除了一些极需处理伤口的队员外,其他所有队员都被动员起来搭建帐篷。20多顶帐篷搭好了,前后用了不到10分钟,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一个可以以奇迹形容的速度。

  从凌晨1点淅淅沥沥下的小雨终于下大了。细密的雨水敲打着帐篷,雨声和湍急的江水流声伴着探险队员入梦。明天还有更艰险的道路等着我们。

  新报雅鲁藏布大峡谷海事卫星 10月 1日电特派记者郭诗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