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博士生党员的“村官”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14:12 扬子晚报

  他是一名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先后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重大攻关课题等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了3部专著的撰写,并在国家和省级核心期刊上先后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

  他叫周勇,是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03级博士研究生。

  他又是一名村长助理。在“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的故乡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一年多来,他不拿村里一分钱工资,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一起,积极招商引资,推广新技术,为改变大泉村面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攻读博士学位和担任“村官”的双重课堂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勇向组织和人民提交了一篇不寻常的学年论文。

  周勇1999年考进东南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和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他作为东南大学唯一一位同时获得两个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担任了班长和院研究生会主席,相继获得了校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三好生等荣誉。

  一次特殊的党日活动,使周勇与大泉村结下了不解情缘。

  那是2004年4月,周勇所在的经管学院党委组织研究生党员来到大泉村学习李元龙先进事迹。在和大泉村干部的交流中,村支书阚和平诚恳地希望他们发挥智力优势,为大泉村的发展想想办法。周勇感到,作为博士生党员,学习李元龙,应该落实到为农民群众谋福利的具体行动上。综合研究生支部的专业优势,他们完全可以为大泉村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指导村民发展经济。很快,他和4名同学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深入到大泉村蹲点调研、走访农户。3个月后,他们向大泉村提交了一份15000字的调研报告——《大泉村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从大泉村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教育等发展重点。

  过了些日子,周勇来到大泉村了解规划执行情况。阚和平面露难色地说:“村里的同志文化水平低,执行起来很困难。”他提出:“能否请东南大学派个专家来帮助我们实施这份规划?”获悉这一情况后,学校决定派周勇前往大泉村协助工作。2004年10月28日,周勇接过了竹镇镇党委聘请他担任大泉村村长助理的大红聘书。从此,在攻博之余,周勇肩上又多了一份“村官”的重任。

  大泉村村民在真诚欢迎这位博士“村官”的同时,也悄悄议论:“周博士就一个人来,他有什么样的能耐呢?我们农村条件这么艰苦,他一个在大城市过惯的博士生吃得了这份苦吗?”听到议论,周勇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你肩负着组织赋予的重任,代表着东南大学的形象,更代表着共产党员的形象,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

  经过调研,周勇决定首先向省农科院寻求技术支持。去年12月的一天,周勇和阚和平一起早晨4点半就从大泉村出发了。8点不到,他们踏进了农科院的办公大楼。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陆晓熙得知他俩那么早从大泉赶来,很是惊讶和感动,当即为他们请来了几位农业专家。经过多次交流,省农科院派出了十多位专家到大泉村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长毛兔、獭兔养殖和紫心山芋规模化种植等重点支持项目,由农科院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项目确定了,让谁来吃“第一只螃蟹”呢?周勇经和专家、村委会商量,按照选拔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多次走访农户,召开村民大会,最后确定了各项目的典型示范人选。很快,优质德系长毛兔在大泉村落户了,60亩的山芋种下了,新品种小麦种下了,圈林养鸡的养鸡场也办起来了。

  周勇的努力当年就见到了实效。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种的良种小麦,一亩地比过去多收了300斤,紫心山芋打进了南京苏果超市。养殖长毛兔的青年农民陈昭坤给周勇算了一笔账:他今年6月投入8000元开始养兔,购进了60只兔子,8月份第一次剪毛就卖了1600多元,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00多只,今年就可收回成本开始赢利,明年他打算扩大到400多只规模。圈林养鸡的农民梅锦云,已达到了2万只养殖规模,明年要扩大到10万只。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好几十户村民到村委会要求联络专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

  乡村的未来在教育。泉水小学是大泉村唯一的一所小学,承担着周边八个村的义务教育任务,有在校生1200名,学校设施简陋,办公经费十分紧张。周勇担任村长助理后,就四处奔波,为泉水小学募集教育资金。今年4月,他从收到经济学家温铁军的1000元捐款开始,设立了李元龙教育发展基金,半年多时间里,筹集了1万多元的资金和物资。

  在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周勇还把村干部和小学教师培训列入了工作计划。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东大不仅为大泉村制作了专题网站,今年5月,他还把村里的一名干部和泉水小学的两位老师请到东南大学,接受了为期8天的计算机扫盲培训。

  一年的村长助理就要期满了。一年中,周勇去大泉村工作不下50次。从东南大学到大泉村,一次往返,路上就需要五个多小时,下一次村就得花去一整天。50次就是50个整天,对一个正在攻读的博士生来说,这时间是多么珍贵!但村民们收获的快乐、泉水小学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大泉水库的清澈泉水,每每让周勇感到喜悦和欣慰。还让周勇感到欣慰的是,大泉村已成为东大研究生的“党员之家”,经管学院党委为他物色好了“村官”接班人,东大与大泉村的情缘将长期延续下去。本报记者 徐勇 本报通讯员 李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