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度诺贝尔奖专题 > 正文

中科院专家点评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4日21:24 新华网

  “尽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开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的两项科研成果,但实际上这两项成果结合得非常紧密,他们描述了自然界光的本性。”在点评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主要获奖成果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孙昌璞研究员对新华社记者说。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德三位科学家。其中,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
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则“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作出重大贡献”。

  孙昌璞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开始,激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对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上则遇到了一些困难。格劳伯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不仅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而且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学术界许多人都期待已久的事情”。

  “霍尔与亨施的研究,则主要结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在精确测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昌璞具体解释说,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主要依靠原子跃迁的频率,但在原子运动的状态下,测量不太精确。而利用激光技术将原子冷却后使之速度降低,就可以作出精确测量,“他们主要在精确测量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这三位科学家以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尽管“生涩难懂”,但却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一些方面已经惠及普通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精确激光技术、日渐普及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

  孙昌璞进一步介绍说,我国在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光机所、山西大学以及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等科研机构,都有较好的研究成果。

  回顾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的情况,可以看到已经有多位科学家因为从事与今年该奖得主相关的研究而获奖,如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所从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关研究、1997年得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所进行的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研究等。孙昌璞说:“我认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近年来较多的关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因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与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恰恰又需要在非常基础的理论研究方面下工夫” 新华社记者潘治

  相关专题:2005年度诺贝尔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