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十载乡情难忘,29名京津知青南和“省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02:54 燕赵都市报

  本报邢台电(记者冀保珍)一对对阔别30载的“亲人”相拥而泣,任泪水叙说别离后的牵挂之情。3日上午,南和县贾宋镇郄村迎来了久违的“亲人”———曾支援过南和农村发展的29名京津知青,小小的村庄沸腾了……

  在北京知青、现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的带领下,29名京津知青趁着国庆长假回到了阔别30年的“故里”———南和县贾宋镇郄村。看到记忆里风华正茂的姑娘小伙如今已
是年近半百,本来有一肚子话要说,却一时震惊于岁月沧桑,彼此间竟不知道说什么了。最初的无言之后,便是激动、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老朋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村民们把“亲人”领回家,重温当年的炕头促膝交谈,并互诉别情。没有豪华的酒宴,馍馍熬菜,是知青们吃着最香的饭,当年的友情也随着菜香溢满了村子的角角落落。

  现任中国博览画报社副总编辑的知青袁卫东告诉记者,他们一行29名知青此次来到30年前插队的地方,就是想看看曾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的变化和发展,想为南和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此行,他们为村里的学生们带来了电视机、电子琴等教学用具,以及文学、科普等10余种400多册图书。知青们还将积极帮助河阳镇北关村学校申报“周恩来班”。

  “同时,我们也想来此悼念当年的战友周作龙。”袁卫东介绍说,周作龙从天津到南和插队后,带领农民科学种田,他在实验利用沼气节约能源的时候不幸牺牲,年仅26岁,他是知青们心中的楷模。在当地政府领导的陪同下,知青们当天向周作龙墓敬献了花圈,并举行了沉痛的悼念仪式。

  岁月沧桑,看到南和“故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青们惊喜之情溢于言表,10月4日上午,在南和县领导和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知青们参观了航宇造纸厂、武星药业等重点企业及小城镇建设。袁卫东说出了知青的心声:今日南和给了他们太多的惊喜。热情的接待和交流,更使他们感受到了南和县政府和南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昨日下午,知青们与质朴热情的乡亲们要再次分别了,他们动情地说,今天的馍馍熬菜是最香的,今天的笑容是最灿烂的,今天的眼泪是最激动的……他们期待着下一次重逢。

  相关链接:关于周恩来班

  “周恩来班”的创建活动,始于1986年孙逸江老师在南京梅园中学初一(3)班开展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读书”的活动,1986年,南京市教育局、团市委正式命名该班为“周恩来班”。1997年后,“周恩来班”的创建活动有了较大发展。1999年,“周恩来班”的创建和命名活动在我国普遍展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