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交响乐配唱民族戏曲,“交响越剧”在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10:01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蒋文君)昨晚,来自南京越剧团和上海韩亭亭工作室的演员们演绎了一出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交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谓“交响越剧”,就是用西洋乐器为传统越剧伴奏。由于场地限制,这出越剧的“新面孔”只露出了一半,更完整的“面孔”将于几天后在上海亮相。

  灵感来自同名经典小提琴曲

  梁祝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传统剧目最爱拿它做题材。1959年,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陈钢先生创作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世界乐坛奉为经典,经久不衰。在“交响越剧”《梁祝》中扮演祝英台的南京越剧团的当家花旦陶琪说,正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让大家萌生了把西洋乐器和民族戏曲结合起来的想法:“何占豪老师是懂越剧的,他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也在其中加入了越剧的元素,音乐和越剧的唱腔特别贴合。其实不见得每出民族戏曲都可以与西洋乐结合,但西洋乐使《梁祝》显得更气势宏大。”

  更“干净”的越剧版《梁祝》

  1954年,著名电影艺术家桑弧编导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戏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随即被奉为经典。其中扮演梁山伯的是范瑞娟,扮演祝英台的演员则是袁雪芬。但在后来的越剧演出中,“傅派”花旦扮演的祝英台更常见,“袁派”学生越来越少了。作为袁雪芬的学生,陶琪很想把本门唱派发扬光大。此次她和韩亭亭同台演出,便是一次“范派”和“袁派”的经典合作。为了给观众全新的感受,这一版《梁祝》去掉了许多可有可无的唱段,人物安排也精简了不少。陶琪说:“这样的《梁祝》听上去更干净,与主题更吻合。”

  遗憾:无法展示多媒体

  由于南京演出场地深度不够,这台《梁祝》的另一个特色——多媒体将无法在这里演绎。不过10月8日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中,观众可以完整领略到“多媒体交响越剧”的风采。陶琪告诉记者,传统越剧背景多用一些大道具,不太容易搬动,场景没法常换。但是有了多媒体,几秒钟就能变个场景:三年时间的转换、春夏秋冬的更迭、时空场景的跳跃,一瞬间就能实现。在南京的演出中,虽然是交响乐伴奏,但用的是录好的CD。不过在上海,何占豪老师将亲自指挥上海交响乐团现场为越剧伴奏。这个巨大的看点绝不容错过。(编辑 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