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金山湾的“火炬”不烧了上海石化依靠科技创新回收利用可燃气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10:20 东方网-文汇报

  ■记者郑蔚通讯员余光贤报道

  本报讯记者不久前来到位于金山湾畔的上海石化采访,发现蓝天白云之下,似乎“少”了一件什么东西?细细一想,才发现燃烧了几十年的石化城标志性的烟囱——“火炬”,没有点燃。这些自打金山湾畔建石化城起就24小时燃烧的“火炬”,究竟为什么不燃烧了呢?

  上海石化新闻发言人王水华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上海石化要创建节约型企业,“不舍得”把宝贵的石化资源白白烧掉。公司投入7000万元实施技术改造,建成了火炬气回收气柜装置,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装置正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体,“火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点燃。仅去年一年,就回收利用了3万吨可燃气体。近5年来,该公司通过节能降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折合达9.2亿元。

  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积极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真实施节能降耗,将每一滴化工原料“吃干榨净”,这是上海石化决策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战略思路。近年来不断走高的油价,对上海石化的生产构成了很大的风险。国内原油价格早已与国际市场接轨,公司约95%的原油从国外进口,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就显得更为重要。

  想“吃干榨颈就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上海石化的科技能级。碳五是乙烯生产中的副产品,每生产10吨乙烯有1吨碳五产生。过去,因为提炼困难,世界石化行业普遍将其作为燃料烧掉。但是,碳五后道产品的附加值很高,有的比黄金还贵。上海石化坚持进行碳五分离综合利用的研制开发,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终于研发成功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新产品,使碳五得到了深度开发和充分的利用。随着乙烯产量的增加,上海石化的碳五产量也在增加,从而为上海石化的碳五利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现在碳五后道装置不断在扩大,并形成了一条碳五精细化工产业链,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常

  “吃干榨净”,就要让所有的资源进入“循环链”,这样才能“变废为宝”。在石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氢气作为原料,过去,氢气的制取需用价格较高的石脑油作为原料。现在,上海石化形成了利用区域外上海化工区废氢气作为原料制氢的生产条件,该项目已发挥作用,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循环经济的理念,让上海石化的石油资源利用率得到不断提高,从1975年的30%——40%、1984年的60%——65%,到1995年的70%左右,如今已经提高到90%以上。每吨石化产品的平均消耗石油量从1995年的1.4吨,降到2004年的1.17吨。现在的上海石化,每购进1吨原油,95%可转化为商品,另有4%用作燃料,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只有1%。这一指标在中国石化系统名列前茅。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为上海石化提供了总体效益的三分之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使上海石化与环境更为和谐。十年来,上海石化在总体生产能力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去年化学耗氧指数(COD)排放总量比1995年下降49%。万元产值COD排放量下降90%,废水排放量下降34%,而上海石化地区的大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级大气标准及以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