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申报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09:56 新文化报 | |||||||||
听满族“荷马”吟“乌勒本” 目前,我国能够用满语讲述“说部”的不超过10人;我省已记录“说部”500余万字开栏语 今年,文化部下达了要求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9月20日
“满族说部,满语称‘乌勒本’,汉译为‘传’或‘传记’,是满族人的一种长篇说唱艺术。特点是神圣和隆重,它的讲述人多是族中长者,在焚香、漱口、祭拜神灵后选讲族藏说部,再配以铃鼓扎板,夹叙夹唱,意在说‘根子’、敬祖先、颂先烈,听者谦恭有序,倍显肃穆。说唱说部并不只是消遣和娱乐,而被全族视为一种族规祖训,一般情况下,说部要每个晚上或选个固定时辰连续讲上十余天,多则数十日,甚至月余。国内目前能够用满语讲述说部的人不超过十名。”日前,72岁的满族说部传承人、我省著名学者富育光老先生对记者说。 根植于民俗沃土 “满族说部根植于满族及其先民讲古的民俗沃土之中,历史文化积淀特别厚重。考其源,盖出于满族氏族对祖先英雄崇拜观念之高扬。”满族讲唱说部靠口耳相传,主要在氏族内传咏,代代相承。最早大多用满语说唱。清中叶后满语渐废,改用汉语并夹杂一些满语演唱。满族说部内容凝重,气势恢宏,包罗氏族部落兴亡发轫、蛮荒古祭、开拓创业、英雄史传、民族习俗、生产生活等,人们称它为北方民族的百科全书。 富育光告诉记者,目前满族说部遗存的存藏主要有“窝车库乌勒本”、“包衣乌勒本”、“巴图鲁乌勒本”和“给孙乌春乌勒本”4个方面的内容。“窝车库乌勒本”是由满族一些姓氏萨满讲述并世代传承下来的萨满教神话与历世萨满的事迹,俗称“神龛上的故事”。典型代表有《天宫大战》、《乌布西奔妈妈》等。“包衣乌勒本”,即家传、家史,近10年来在满族姓氏中发现较多,以《萨大人外传》、《飞啸三巧传奇》、《雪飞娘娘和包鲁嘎罕》等作品为代表,影响很大。“巴图鲁乌勒本”,即英雄传,《红罗女》等流传较广。“给孙乌春乌勒本”则以唱为主,相关说部正在整理中。 丰富历史 纠正纰缪 满族说部丰富了我国北方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对于民族史、疆域史、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乃至人文学和民俗学的研究,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富育光说,满族说部在歌颂先民英雄事迹的过程中,向后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生动活泼的萨满祭祀仪式,以及天文、地理、动植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等北方少数民族的知识,对已不复存在的生产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等丰富的记述,是了解和研究北方诸民族人文学、社会学、民俗学难得的珍贵线索。 为了搜集满族说部的历史,富育光曾用20多年的时间踏遍关东大地,把封闭了几百年的满族说部《乌布西奔妈妈》向世界展示出来。200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人文学家詹姆斯博士闻讯赶来拜访他,原因是詹姆斯博士在俄罗斯锡霍特山找到了德烟山古山洞,亲眼看到了一些呈旋转形刻在悬崖上洞穴里的文字,从而证实了“乌布西奔妈妈”故事的真实性。 满族说部期待明天 据了解,由于诸多社会、历史的因素,满族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未受到重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吉林省科研和文化工作者才开始奔赴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等满族聚居区调查收集说部的分布情况。2002年初,省文化厅还成立了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正式启动了这项保护工程。到今年7月,我省还对国内5位传承人的《东海窝集传》、《萨大人外传》、《飞啸三巧传奇》、《雪飞娘娘和包鲁嘎罕》、《扈伦传奇》、《比剑联姻》、《金世宗走国》等7部说部进行讲述记录,计500余万字。 2003年8月,满族说部被批准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国家课题。2004年,又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吉林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抢救这一珍贵的少数民族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