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建和谐广东·安康篇:多少“新移民”争说广东是故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15:53 金羊网-羊城晚报

  经济强省舍得投入社会事业,老百姓诸多烦心事都将迎刃而解

  本报记者 孙璇 区健妍有调查显示,到广东发展的外地人,有一半以上会选择在这个“第二故乡”落户生根。这不仅因为广东经济发达,更因为广东有一个稳定、安康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广东各地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投入,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等老百姓生活中碰到的愁事、难事、烦心事,都将逐步迎刃而解。

  教育 农村贫困子弟免费读书

  曾几何时,广东对“教育、卫生、环保”的投入不足,使得“经济强省”的光环蒙上了阴影。光说教育的投入比例,2000年这一数字在全国仅排名第22位,甚至不如内陆很多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不过广东人善于自省,这两年,这笔“不光彩”的历史正在被新广东人极速改写。四年前,广东省政府推出一个大胆决策:今后广东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免收全省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书杂费。这意味着,从那以后,广东每年将有77万名贫家子弟不花一分钱,只要背上书包即可上学去。这个当年让人“拍手称快”的大举措,不仅延续至今,而且力度不断加大,迄今为止,全省受惠的贫苦家庭子弟已超过了300万人次。2002-2004年,广东省财政又安排9.552亿元专项资金,改造3184所老区、山区小学。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已从过去全国的倒数位置,一跃至前年和去年的全国第5,与传统的教育强省浙江、江苏、山东持平。在这股强劲力量的支持下,广东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前一年达到20%。广州大学城的奇迹般崛起,更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众多的优质学位,一句“求你读大学”的调侃,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卫生 出门五分钟搞掂常见病

  人们不会忘记,一场SARS风波考验了广东的医疗水平和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SARS横行期间,广东医务人员以高效而训练有素的专业水平应对各种突发病例。广东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得沉着而理性,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全社会也确保了“不停产、不停市、不停课”。这两年,广东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冲到了全国先进行列。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广东开始走一条有特色的“社区医疗”之路。家住荔湾老城区金花街的何婆婆,过去对看病“挂号难、药价高、病床紧”有切身体会。她说:“以前看一个感冒,到医院挂号就要排上半个小时,现在只要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取药,省时省力又省心。”广东的社区医疗描绘的是这样一张蓝图———今后,无论你家在老城区还是郊区,出家门步行5分钟之内,都可以找到一家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疗网络的建立完成后,市民就可以“小病、常见病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疑难病症、重大手术再进大型医院诊治。”这种新型的社区医疗颠覆着传统的医患关系,不仅使居民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还有利于控制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等社会大难题。

  环保 山清水秀感叹生活真好

  这两年,广东环境保护的成效有目共睹。为使广东人“呼吸健康的空气,饮用健康的水源,享受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广东珠江沿岸13个城市的市长从2002年起开始签署“环境保护责任状”,市长们自觉承诺,如果在任期内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甘愿被摘掉头上的“乌纱帽”。这是一个让老百姓生活安康的重大承诺,它让过去“广东只会搞经济,不管搞环保”的旧印象一去不复返。“十五”期间,全省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高达1500亿元,规划环保项目500多项,单是今年就投入了500亿元治理环境,而今后每年,广东的环保投入将保持在GDP的3%。随着全省各地大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广东,每年上亿吨的生活污水已不再流入珠江母亲河;一条条黑如墨汁、臭不可耐的河涌在逐步治理后,已重新焕发岭南水乡的风情。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来到珠江边和河涌两岸休闲散步的市民越来越多,伴着和风,呼吸着清新空气,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在广东生活,真好!(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