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点点滴滴看生命至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10:57 解放日报

  在日前一次有关社会保障话题的电台直播中,安徽外来务工人员小张一句“单位还没给我们办综合保险”的话,引起了市领导高度重视,当即要求市劳动保障部门尽快为之联系办妥。

  为外来从业人员提供综合保险,这是上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又一生动体现。目前,该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达20
0万人。

  ———让每一个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

  今年上半年,上海为外来从业人员提供的综合保险,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每月20元的日常医药费补贴。

  外来从业人员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上海于2002年9月设计并实施了综合保险,外来劳动者可以因此享受工伤、住院医疗、老年和日常医药费等补贴待遇。

  综合保险,给外来从业人员吃上了“定心丸”。截至去年底,共有9200多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最高支付抢救治疗费用78.5万元,最高支付工伤保险一次性待遇44.6万元;4900多人享受了住院医疗保险,个人最高享受住院保险费8.3万。

  事实上,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全覆盖”原则,上海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群体不同设计,让每一个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目前,本市社保体系已基本形成框架,有适应不同对象的“城保”、“镇保”、“农保”、“综保”,保障内容涉及与广大市民百姓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

  ———让城市在直面灾害时依然运转有序。

  今年8月,台风“麦莎”突袭。短短40个小时,全市安全转移沿海沿江地区人员16万。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转移,这在上海建国以来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滨江临海,以水兴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上海,但也不时带来台风、暴雨、高潮、高温等自然灾害。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在直面灾害时也能运转有序,上海建立起了“测、报、防、抗、救、援”的一体化防汛、抗台减灾系统,织就了一个覆盖全市、随时启动、环环相扣的减灾网络。同时,日益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在疾风骤雨面前,也构成了一道道坚硬屏障,成为抵御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的有力武器。

  一系列数据表明,与1997年第11号台风相比,“麦莎”带给上海的风更大、雨更猛,持续时间更长。然而,因为防灾体系的严密,“麦莎”给上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亿多元,远低于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

  上海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将可能影响和侵袭市域的灾害事故划分为19类25项,编制了一批专项应急预案,建立了城市综合减灾和紧急处置体系。去年,市应急联动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方面,上海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让经济生活在安全生产常态而细致的防护下更加和谐。

  今年3月1日起,历史上首部《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开始实施,规定安全生产应当以人为本,从业人员享有安全生产的平等权利。这个以保护人的生命权为标准制订的《条例》,强调预防第一,强调社会合力,保障安全生产。

  为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加强前瞻性规划研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联合执法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已经陆续出台。上海各行各业管理部门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并通过开展大量专项检查规范市场,使上海经济运行的安全“神经”始终处于高度敏感状态。

  生命至上,一张遍布全市的安全生产网络越织越密,成为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有力支撑。今年1月至7月,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91%、15.29%。当然,要做到不因任何隐患而使劳动者的生命逝去,还需警钟长鸣。此外,增强劳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样重要。去年全市约有30万建筑民工参加了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自身防护能力大大提高。所有这些,都已成为上海的常态,城市经济生活就在这样细致的常态下更加和谐。

  本报记者 宋鹏霞 张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