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9:07 解放日报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

  今年10月,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归国50周年。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归国后,钱学森用其毕生的工作,殚精竭虑,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通过海关扣留了他。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

  钱学森没有屈服,一直寻找回国的时机。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

  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悄悄地寄了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周恩来总理。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美方不承认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钱学森全家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

  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到学院接待他。在参观到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1

  陈赓听后激动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要的就是您这句话1事后,钱学森才知道,陈赓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专程就此来请教他的。

  回到北京后,钱学森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组建力学研究所的建议。1个月后,力学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他起草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钱学森的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委员会,同时授命钱学森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在钱学森归国一周年时,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1957年2月,周总理签署国务院命令,正式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第一任院长。期间,钱学森还参加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远大规划。

  1960年,在钱学森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1955年9月,钱学森回国途中,有位记者问他:“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钱学森答:“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我还没有资格当一名共产党员呢1

  1958年初的一个晚上,钱学森郑重提出了入党要求。1959年1月,经中国科学院党委批准,钱学森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同年11月12日转正。

  从此,钱学森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书房里,不仅摆满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书籍,还有许多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

  钱学森一生获得无数荣誉,但他最看重的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为他颁奖。

  “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在创建力学所期间,他按照技术科学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个专业学科组,并积极倡导学术民主,在科学研究面前不论资历深浅,彼此平等。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近代力学系,并兼任系主任。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技术领导者,他不仅担负着技术抓总的重任,而且经常身临一线进行具体指导。在进行“两弹结合”的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期间,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万无一失,他竭尽心力。

  在领导国防科技工作期间,钱学森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基地。退出领导岗位后,他还牵挂着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思想。他还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100万港元,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

  钱学森现已94岁高龄,依然关心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今年3月29日,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他寓意深长地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这就是钱学森———一位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1955年10月28日,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博士(左)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前来迎接。新华社发

  

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