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诺贝尔奖离我国究竟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4:39 新民晚报

  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也在这时产生,但诺贝尔奖由欧美科学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为什么欧美成了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诺贝尔奖离中国究竟有多远?有媒体发表“新闻分析”指出,要缩短这个距离,首先要从改变压制人的应试教育做起。

  据称,截至2004年,美国共有2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
不到5%,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奖人数的70%以上。欧美是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除了我们认为的他们舍得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大之外(早在2001年度美国财政预算草案中,联邦研究和开发经费高达853亿美元,其中约50%用于基础科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比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

  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达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即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在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任何提高,根本无法形成创新精神。正因为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也就极大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创新精神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前提,即以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为例:虽然沃伦早在1979年就获得了对幽门螺杆菌的初步发现,但因有悖于当时的医学认识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为人所承认,为了证明致病机理,马歇尔甚至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是大病了一场,这种为了科学实验而不惜用自己身体做实验的“固执己见”的创新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为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诺贝尔奖。

  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距离不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如果我们不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还像搞计划经济那样去做时间的安排和规定,这个差距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羊城晚报(徐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