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部高校评估临近 大学烧钱随意造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6:23 新华网

  “高校评估”卷起“造假”“贿赂”漩涡

  不少学校领导认为,评估前的“公关”很关键

  评估俨然是一场可怕的“烧钱游戏”

  国庆假期,北京某大学的王老师却一点儿不轻松:按照学校的安排,她与其他同事一起加班,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高校评估”做好各种准备……

  全国各地很多高校,也都在为今年即将开始的“高校评估”,进行着最后的冲刺。可以预料,教育部评估结果的公布将会成为官方的“排行榜”,其对社会和高校的冲击,也将大大超过大众评估以及民间的“排行榜”。

  但记者最近调查发现,“高校评估”也会促使全国相当数量的高校卷入到可怕的漩涡中:随意“造假”、变相贿赂、肆意浪费……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运而生的“高校评估”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420万,比1998年增加了240万。在人数增长的同时,接纳这些学生的学校却并没有同比例增长,还是600余所。因此,增加了200多万名学生后,会不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呢?

  在这一背景下,去年10月,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并且专门组织实施对于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以及各项专业的评估,同时履行质量监控的行政职能,而且每年公开发布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

  此举传达给我们一个新的信息──国内高校在经历了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后,已开始进入由注重“规模效应”向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型阶段。

  据了解,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估由教育部统一领导,由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实施;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委)统一领导和组织。但是,教育部还要组织专家进行抽查评估。这其中,教育部每年要给予评估的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应当在200所左右;每年要抽查已参加过评估的高职院校应当在50所左右。

  “只要有学校两年评估不达标,其制定招生人数、设置新专业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北京一位大学校长告诉记者,“国家评估依次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低说明学校发展潜力不行,这直接关系到政策优惠、资金划拨以及生源和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等。”

  无疑,高校评估的意义自然举足轻重。

  “学校参加评估,先完成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在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将自评报告一式15份寄送到评估中心。”北京一位高校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高校,属于今年教育部要进行评估的诸多院校之一,学校早在去年初就开始了一系列迎接评估的工作,目前已到了“倒计时”阶段。

  “高校评估”陷入“造假”漩涡

  记者了解到,除了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国家投入巨资、立志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校”外,其他高校评估结果将决定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所以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以至在迎接评估的准备中,不惜以“造假”的方式,予以“应付”。

  首先,假论文。知情人说,为找到那么多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有质量的论文,有时候他们就直接从网上下载,稍加改动即成。

  其次,假试卷。按有关评估标准,至少要有近3年来各科的考试试卷。有些老师为防止被抽查到不合格的试卷,有些涂改过的试卷或者当时批改得比较松的试卷等,重新打印空白试卷,再做一遍,而且煞费苦心地把每一位考生的“对错”情况设计好。

  第三、假教案。为数不少的任课老师并没有讲稿或教案,因为这门课程他已经讲过无数遍,很熟了。现在也得补。

  第四、假答辩记录和课程设计。过去学生的论文答辩并不记录答辩过程,现在要求有这一项。于是,老师们就得一个一个地补、一个一个地编:当时提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回答、专家意见、现场气氛等等。

  第五、假人数。为使教工人数达标,有些学校把已经离开、工作关系也已调走的教师仍然计算在内,甚至仅达成引进意向的也见诸教师名单。

  此外,还有一些“造假”项目,比如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情况、教师培养方案、实验室活动记录、毕业生签约率及就业情况调查等等。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